中新网浙江新闻1月28日电(汪恩民 郭其钰)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职责。浙江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绍兴市副市长、民建绍兴市委会主委陈德洪关注浙江职业教育,建议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建立多元化的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职业教育培养了大规模技能人才,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是职业院校毕业生。据统计,目前浙江有49所高等职业学校,328所中职学校,2018年中职招生21.8万人,毕业生15.5万人,学生就业率达99%,专业对口就业率84%。
但纵观整个教育体系,陈德洪认为职业教育仍是其中相对薄弱的一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仍然突出。“比如现在社会上仍存在着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职业院校师生培养制度还不够完善。”陈德洪表示,目前职院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有所脱节,职业教育的规模、质量和结构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对此,他认为首先应强化政府职责,如健全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对职业教育发展进行统一的规划及制度设计。在校企融合方面,陈德洪提出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和企业主体承办的框架下,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院校制度,逐步建立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及内部治理体系。
“发展职业教育很重要的一点还要建立多元化的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陈德洪说,具体可推进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建设,鼓励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统筹实施中职教育、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及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有效衔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断头路”问题。
此外,陈德洪还提出搭建好职业教育学生继续深造的立交桥,建议探索建立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制度,扩大职业院校招生范围。并扩大职业教育的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境)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优质资源,推进职业院校中外交流与合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