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财政厅长:以政府收入“减法”换企业效益“加法”

2019-03-12 22:28:05  

  中新网浙江新闻3月12日电(记者 汪恩民)“浙江有超过200万家小微企业,在更优营商环境下,如果其中10万家能发展至规模以上企业,1000家发展成为上市企业,这将会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财政厅厅长徐宇宁说。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财政厅厅长徐宇宁。崔楠 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财政厅厅长徐宇宁。崔楠 摄

  全国两会期间,徐宇宁围绕“减负”助力小微企业成长与政府如何过“紧日子”有关话题接受了中新网采访。他表示,“我们要坚持‘放水养鱼’,认真落实国家和浙江省出台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以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

  “减负”是目前中国经济领域的热门词汇。“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切实让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有明显减税降费感受”等内容,也出现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对于国家的政策导向,徐宇宁认为,这对浙江企业而言是重大政策利好,“中央政策出台后,浙江将第一时间出台贯彻落实措施,让企业第一时间享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

  “快速响应”是浙江为企业减负的重要特征。就在今年初,财政部公布为期三年的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后,“浙江版”政策正是在第一时间出台,浙江也因此成为全国首个确定地方税费减征幅度并发布政策,同时减税幅度最大的省份。

  此次减负中,在中央给地方“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在50%幅度内减征相关地方税费”授权范围内,浙江实施了“顶格优惠+叠加享受”,即按最高幅度减征,同时已享受其他税收优惠的可叠加享受优惠。

  “春江水暖鸭先知”,活跃的浙江民企已感受到政策温度。温州一位企业家透露,去年其公司应纳税额有73.58万元,按照超额累进计税办法,今年预计应纳税额为29.43万元,减税幅度达到60%。

  对于上述政策惠及面,徐宇宁介绍,此次可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数量占浙江省纳税企业总数的95%以上,其中98%是民营企业,“预计2019年可为全省小微企业减税195亿元以上。”

  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为支持企业减负,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的表述,各级政府过好“紧日子”,才能为减负让出更大的空间。

  徐宇宁介绍,2018年,浙江测算了未来五年的可用财力,对现有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整合,构建了以绩效为核心的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将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聚焦聚力三大攻坚战、浙江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等党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

  同时,该省还正按照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要求,深化探索已久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力争于2021年前,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如何提升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精准度”?徐宇宁介绍了浙江一项自2017年起开展的“非常规”举措。

  两年前,在“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下,浙江财政开始开展“上门服务至少一次”助推财税改革。2018年度,浙江各级财政部门共到政府各部门和单位上门服务达58793次,到企业服务13496次,集中辅导2098次,服务人数达34.71万人次。

  “财政部门曾经被认为是‘朝南坐’的‘强力’部门,服务对象总要找上门‘寻求支持’,所以难免产生一定‘衙门作风’。我们通过‘财政多跑’,主动上门宣传政策、对接需求、解决问题,使财政管理改革、预算编制质量、财政部门形象都有新的提升。”徐宇宁说。

  “当前,浙江全省正在开展‘三服务’活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我们将以此丰富、充实‘上门服务至少一次’活动,特别要将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主动上门为企业宣讲、辅导减税降费等财税政策,扩大政策的知晓面和影响力,推动政策落地生根,让更多的企业享受到优惠政策。”徐宇宁说。(完)

[编辑:崔璨 ] 来源:中新网浙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