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12月6日电(记者 奚金燕)“以前工业固废处理起来比较复杂,现在只要通过手机下单,就有专业人员上门来收集处理,成本还减了一半。”永康市安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点赞道。
5日记者获悉,在主题教育中,永康市深化开展“三服务”活动,针对当下一般工业固废处置难、处理成本高等难题,创新性地探索“互联网+”一般工业固废处置模式,助推“无废城市”创建,实现了多方共赢。
工业固废偷倒混倒现状亟待破题
作为工业大市,工业固废偷倒、混倒是永康多年来的心头刺。统计显示,永康日均产生400余吨无价值、低价值工业固废,它们的去路一直困扰着当地企业。
通过多轮次的实地走访、座谈讨论,永康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工业固废处置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工业企业较为集中的经济开发区启动试点。
“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原先工业固废处置系列难题的重要原因。”永康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有工业固废待处理的企业,和具备处置能力的第三方专业公司对接不上,导致工业固废的分类、收集、清运、处置呈现脱节状态。对此,该局引入供联海呈环境服务有限公司,为产废企业提供工业固废集中处置服务。
试点区域划分为13个企业网格和29个村级网格,工业固废处置工作专人开展服务。徐旭杰是供联海呈公司的技术特派员,他已为多家企业进行工业固废处置知识讲解。“工业固废处理制度要上墙,不同规模企业分ABCD四类对应建立不同规格的工业固废贮存场地。”他说,经过一段时间的上门服务,政府部门和第三方公司摸清了各企业的产品类型和产废量情况,企业规范工业固废处置的自觉性也明显提升。
目前,经济开发区内90%以上的企业实现了一般工业固废规范化处置,198家规上企业实现全覆盖,每天“消化”工业固废30多吨。试点基础上,这一模式于10月17日在永康全市推广,现已覆盖当地1803家企业。
“五步法”全面破解工业固废处置难题
试点过程中,永康开发了“无废城市”系统,以“互联网+”思维全面破解工业固废处置难题。以“五步法”为核心的“互联网+”一般工业固废处置模式迅速成型。
第一步,“三员”上门指导,确保源头精准分类。动员企业签订一般固废处置协议,指导企业使用“无废城市”App软件。截至目前永康已有994家企业开展工业固废规范化分类。
第二步,手机App线上下单,实现工业固废处置“零次跑”。安装过“无废城市”App的企业,根据自身产废情况、场地贮存数量等,在手机中填写固废类别、数量,即可完成固废线上申报、线上下单,第三方服务公司派员上门收运,如同网约车般方便快捷。
第三步,量身定制清运方案,确保规范高效收运。“无废城市”App中的单子分成两大类,可回收、高价值固废由平台注册的专业回收主体接单,按市场价上门回收;低价值、无利用价值固废由第三方公司根据固废类型、数量,分派驾驶人员和三防专业清运车辆进行规范化运输。
第四步,专业化二次分拣,实现价值最大化。永康新建了覆盖全品类的智能化二次分拣中心,如原来只能填埋处理的各类抛光灰,通过技术手段提炼分拣,其中重金属成分得以回收利用;又如防火门芯,通过破碎、溶解分拣其中的珍珠岩和水泥等成分,制成水泥砖实现循环利用。
第五步,强化高压严管,堵住工业固废非法处置漏洞。当地强化部门协同、联合执法,通过日常巡查、突击检查、责任倒查等形式,加大对工业固废偷倒乱倒、非法设点收集、不按规定申报登记、不规范运输等违法行为的执法查处力度。
“三服务”解难题实现多方共赢
永康这一“三服务”解难实践,已形成政府、企业、群众多方共赢的局面。
企业只需指尖下单,就有专人上门回收;依托第三方公司专业力量,工业固废清运实现规范化,处置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截至目前,已处置低价值、无价值工业固废5262吨,其中焚烧发电4314吨,回收再利用565吨。
“工业固废‘互联网+’处置模式构建了全流程闭环式监管。”永康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统一应用“无废城市”App后,企业产废的品类、数量、去向等数据自动形成,相当于一般工业固废申报登记的过程,有效解决了多年来永康工业固废申报登记制度落实难题。此外,依托GPS定位和视频监控,工业固废从生产到运输再到终端处置实现了全过程可视化监管。
企业方面,由于成本和风险大幅下降,使得规范处置工业固废的主动性大大提升。以往,企业处置1吨工业固废需要500—800元,而且市场鱼龙混杂,前来收集处置的单位往往不具相关资质,存在违法风险。
如今,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引入正规的第三方公司,并会同发改部门确定了308元/吨(处置费用208元/吨、运输费用100元/吨)的统一收费标准,企业既规避了风险,成本还降低约60%。
于群众而言,工业固废偷倒、混倒现象少了,意味着环境污染减少,生活居住条件更加宜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