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分社正文

擦亮“美丽城镇”金名片 浙江亮剑小城镇综合环境治理

2019-12-08 22:37:16  
义桥镇诗词公园一景。孙妮亚 摄义桥镇诗词公园一景。孙妮亚 摄

  中新网浙江新闻12月8日电(郭其钰 孙妮亚)作为城与乡的“粘合剂”,小城镇是推进新型城市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战略节点。自2016年启动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来,截止2019年7月底,浙江已完成1191个小城镇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累计打造省级样板小镇446个,擦亮了“美丽城镇”金名片。

楼塔镇李可染画院。孙妮亚 摄楼塔镇李可染画院。孙妮亚 摄

  “围绕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浙江要求达到出样板、出模式、出标准和出人才的‘四出’目标。”6日在杭州举办的全国小城镇建设工作现场会上,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张奕介绍,浙江通过重塑形态、重塑产业和重塑文化的手段,打开了乡村振兴的“新天地”,为“美丽中国”提供了浙江样板。

楼塔镇非遗文化“楼塔细十番”。孙妮亚 摄楼塔镇非遗文化“楼塔细十番”。孙妮亚 摄

  新旧融合

  杭州市萧山区义桥镇地处钱塘江、浦阳江、富春江三江交汇处,镇内建成区面积2.7平方公里,是著名的“浙江诗词之乡”,也是渔浦文化的发源地。虽然有着丰富的人文底蕴,建成区内的脏乱差景象成了小镇的难言之痛。自2018年起,义桥镇围绕“省级样板”的目标,开始着手治理区内问题景观。

常绿镇小城镇改造手绘墙。孙妮亚 摄常绿镇小城镇改造手绘墙。孙妮亚 摄

  义桥镇党委书记吴远东介绍,该镇首先从视觉效果最直观的区域开始改善,拆除建成区各类违建10万平方米,完成立面整治近21万平方米。此外,义桥镇还铺设雨水管、污水管10.4公里,以实现全域雨污管网分流,集镇区域污水实现零直排,彻底消除污水直排、黑臭水体等现象。

常绿镇小城镇改造照片墙。孙妮亚 摄常绿镇小城镇改造照片墙。孙妮亚 摄

  “义桥镇通过开启‘一键美颜’功能,让原本脏乱差的老街上埠变得清爽美丽,看看前后对比的照片是最好的说明。”吴远东说。

  此外,义桥镇还以“在整治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理念,通过打造乡贤馆,以“浙东唐诗之路源头”为出发点,深挖人文资源,打造诗词公园、里河公园、法制公园、运河公园四大主题公园,有机融入特色产业、渔浦诗词、“一包四崇”精神内涵等独具义桥特色的元素,保留建筑风貌,留存历史底蕴,盘活城镇资源,体现时代印记。

小城镇建设工作现场会。郭其钰 摄小城镇建设工作现场会。郭其钰 摄

  古今融合

  水清木华、文脉绵延,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楼塔细十番”的杭州市萧山区楼塔镇,是杭州书法名镇。作为千年古镇,当地政府在小城镇综合整治中有着清晰思路:“要最大限度保护楼塔镇的清水乡愁,在修缮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本土元素,秉承修旧如旧原则。”楼塔镇党委书记夏利明说。

  从2018年开始,楼塔镇以“保护性整治”为原则,共投入1.2亿元,对0.8平方公里的建成区进行了全域整治。“我们邀请中国美院设计团队把脉古镇,对古镇的改造进行规划。”夏利明表示,小镇通过美学重塑古镇风情,对近150幢建筑量身定制风情“古装”,恢复了主街地下一条唐代古水系,原汁原味地修缮保护了百年洲口桥、民国戏台等传统文脉肌理。

  楼塔镇还通过无线桥接技术、自主开发农房建设管理软件、引入公共自行车等手段,解决当前社会治理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该镇还探索建设了楼塔镇智慧治理平台,成立古镇管理中队,推进“古镇+智慧”管理模式,进而推动长效管理机制。

  “三色”融合

  常绿镇位于杭州市富阳区,全镇总面积49.31平方公里,因其盛产青竹,因此得名常绿镇。2018年,常绿镇以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大章村的环境提升为抓手,立足“民之所向,政府所为”“花小钱,办大事”的理念,实施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据介绍,常绿镇的小城镇建设始终围绕“红绿篮”三色融合发展而展开。该镇红色资源丰富,有蒋忠烈士墓、江南县工委等一大批红色旧址,是常态化开展红色纪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形成“红色记忆”的理想目的地。

  “绿色”则是指常绿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该镇大章村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台门有32个,包括纸糊高照、常绿纸伞、常绿板龙、常绿米粿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常绿镇作为浙江篮球之乡,也是篮球赛事、沙龙、论坛、夏令营和培训集聚地。

  “常绿镇的乡村街道有自己的特点,位置偏远,人口也不多,我们在改造过程中,首先希望这里的村民和城市居民一样,能够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第二,由于资金有限,如何花小钱办大事,就要调动起乡贤和村民的积极性。第三,我们在改造过程中没有丢弃原有的乡镇风貌,而是就地取材,修旧如旧。”常绿镇党委委员蒋鹏燕说。

  放眼整个浙江,下一步该省将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为主线,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双轮驱动,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全面实施“百镇样板、千镇美丽”工程,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全域美丽新格局。(完)

[编辑:郑晓维] 来源:中新网浙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