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12月18日电(记者 郭其钰)杭州互联网法院日前上线智能证据分析系统,综合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大量机械、重复的工作全部交给系统完成,法官一键点击就能获得证据分析结果,为办案提供了参考,同时节约了办案人员大量时间精力。
据了解,当事人提交证据后,该系统会对所有证据材料进行分析比对,并根据审判习惯生成证据列表及对应证明对象,自动排序、自动归类,直观呈现各类证据,方便法官审理案件。若当事人提交的必要证据有所缺失,或上传的电子证据和填写的证明对象完全不相干,系统会自动提示。
杭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官家辉以“盗图”为例表示:“有些盗图者会用修图软件给原图‘换妆’避免被发现,但智能证据分析系统能识别这些‘小聪明’。”上传原图和疑似侵权图片后,系统会自动识别图片作者、拍摄时间、修改时间、地点、相机型号、像素、分辨率等参数,并进行全面比对,综合色彩相似度、构图相似度、元素相似度、主体相似度等多个维度评估作品是否疑似侵权。
对于视频和动画类侵权案件,也不再需要逐帧逐段进行人工比对,智能证据分析系统会直接识别案件视频帧宽度、帧高度、数据速率、比特率、帧速率、画面色彩构图等参数进行比对,相同或相似的视频片段将以截图的形式单独展现,并标注时间轴,综合评估作品是否疑似侵权。
此前在网络金融案件审理中,金融借款计算是困扰法官的一大难题。因案件涉及的金融产品纷繁复杂,利息计算方式和贷还款方式各不相同,实际贷款金额、贷款期限、复利等多个数字计算,即使是金融机构也会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
而智能证据分析系统可根据案件交易明细和金融产品合同规定,一键智能计算金融案件中的本金、利息、违约金及其它费用金额,核算精准,计算过程有迹可循。同时,系统还会提示是否超过法定允许利息范围,为法官审案提供判定依据。
“杭州互联网法院将以法律事实为出发点,突破传统的电子证据运用方式,精准构建公正高效的互联网审判证据规则,助力构建以证据智能化为中心的网络信用生态系统。”官家辉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