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12月18日电(谢盼盼)一个时代必有一个时代的偶像。当下这个时代,人们崇尚大师,而大师的意义在于薪火相传。这种传承不止于技艺,更在于匠心精神。近日,“裴艳玲先生收关门弟子暨项卫东拜师仪式”在浙江杭州举行。
戏曲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一部分。戏曲的保护、保留、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戏曲人一代一代的薪火相传。而薪火相传最重要的一点是传承,即拜师。俗语有云:“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而拜师礼就是尊师重道的最具体展现,也是开启师徒关系的最重要见证。
裴艳玲是 著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五岁登台、九岁挑梁、十三岁唱红,娇娇女儿身,却擅演一身正气、铁骨铮铮的血性男儿。裴艳玲嗓音高亢嘹亮,行腔似云流水,武功出众,表演出神,戏路宽广 ,文武皆备著称,由于她能把每个艺术形象都塑造的光彩照人,极具个性魅力,所以有“活钟馗”、“活林冲”、“活武松”之称。
此次裴艳玲收的关门弟子为浙江昆剧团的项卫东。
据了解,项卫东工武生、兼学老生,扮相俊武,在武生界素有“金嗓子”之美称。2004年,在浙江省京昆剧青年演员大赛中,凭借《小商河》荣获表演“金奖”;2007年,在全国昆曲青年演员展演中,荣获“十佳演员”之称号。代表剧目有《夜奔》《蜈蚣岭》《挑华车》《小商河》《酒楼》《寄子》《送京》《望乡》等。
至于这一段师徒缘,据了解,那是在1991年的一天,项卫东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了裴艳玲演出的《林冲夜奔》,一下子被震撼了。当时项卫东暗下决心:“这就是我要学的戏。”那时他默默想着有机会要跟裴艳玲老师学习这出戏。
于是在1992年,项卫东鼓起勇气主动给当时的浙江昆剧团团长汪世瑜写了一封自荐信,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很幸运,汪世瑜给项卫东回了信,并给他来浙昆实习机会。1993年3月,项卫东正式加入浙江昆剧团。2008年11月,受第十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的邀请,裴艳玲携《响九霄》赴上海参加第十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并连演两场。当时项卫东与谷好好老师一行同去看裴老师的戏,在剧场后台,谷好好老师特意将项卫东引荐给了裴艳玲老师。
当日在拜师仪式上,裴艳玲表示,薪火传承是需要手把手教导、一遍遍亲身的示范,师父教的不只是手、眼、身、法、步,更重要的是需要传授一脉相承的艺术思想和演戏的艺德、做人的品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