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分社正文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浙江“链长制”贡献“浙江方案”

2020-05-16 21:09:49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浙江省开发区协会供图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浙江省开发区协会供图

  中新网浙江新闻5月16日电(黄慧 王乐晨 周思勰 赵丽娜)疫情之后,打赢恢复经济增长这场战役成为关键。为此,中央在年初提出的“六稳”外特别提出“六保”工作。聚焦浙江,“链长制”是“六稳”和“六保”工作的“验方”。这一最早起源于浙江的实践,保障了浙江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数据显示,今年3月,浙江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1-2月的大幅下降转为小幅增长1.3%,产业链复苏势头强劲。尤其是在新兴产业中,人工智能产业、健康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了4.1%和0.1%,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持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恢复到去年同期的97.3%和95.6%。

  浙江民营经济的“守护者”

  系统性的“链长制”工作由浙江首创,通过浙江生动的实践,逐渐从地方经验成为了全国经验。2019年9月,浙江首创系统性的“链长制”,下发《浙江省商务厅关于开展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试点进一步推进开发区创新提升工作的意见》后,同年11月《广西重点产业集群及产业链群链长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开始实施。2020年4月,江西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的工作方案》。

  “链长制”诞生在浙江这一得改革风气之先的地方有其根源。浙江省民营经济发达,从总量上看,全省非公经济占比超80%,从进出口上看,民营经济出口额占80%,这一数据远超广东、江苏等省份。在这一经济结构下,浙江省经济工作,尤其是开发区工作的重心往往落在了服务企业上。

  在服务企业的道路上,浙江的创新举措从未间断。2018年,浙江推出10方面31项举措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就有建立长效机制、强化精准服务等内容。2019年年中,杭州抽调一百名机关干部进入阿里巴巴等非公企业驻点服务的新闻一时间也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

  “链长制”机制中再次明确提到“一名产业链指导专员、一支产业链专业招商队伍”,强化服务企业意识。“链长制”深耕实践,体现的是浙江长久以来服务民营经济的精神。“链长制”以主要领导挂帅稳定产业链,帮助产业链上的企业,成为民营经济的“守护者”,守护一方企业,保一区产业。值得注意的是,“链长制”正在浙江内部获得强大的生命力,逐渐从开发区领域走向行政区领域,从“守护”开发区内的企业,逐渐开始“守护”区域内的所有企业。

  浙江开发区(园区)经济的“加速器”

  “链长制”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更有创新突破之处,成为园区经济的“加速器”。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浙江省开发区(园区)改革提升会议上指出要“推动全省开发区(园区)系统性重构、创新性变革”。“链长制”作为制度创新,就是对园区的重要变革,是园区经济的“加速器”。

  相比上海的强规划,浙江园区由于民营经济的特点,从历史上看,园区对产业的整合与规划相对薄弱。在当前全球化面临的重要变革中,仅仅依靠民营经济自发性的单打独斗远远不够,市场“失灵”与国际政治风险的陡然增加促使园区作为政府为经济服务的最末端触角需要有所作为。

  “链长制”明确提出要有一份产业链规划,并用工作制度保障产业链的协同。这一制度创新使得园区经济的成长得到制度上的保证,从制度上保障了市场主体之间的合理互动关系,促进市场主体能够与政府形成合力,也保障政府力量对市场主体的足够尊重。“链长制”作为制度创新,在当前的宏观经济条件下,成为园区产业创新的“加速器”,成为浙江园区经济的“加速器”。

  “链长制”为浙江“六保”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也为全国“六保”工作贡献了浙江经验和浙江智慧。(完)

[编辑:马牧青] 来源:中新网浙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