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12月24日电(记者 黄慧)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亦全球大流行。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如何助力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在24日于浙江杭州举行的2020中国开发区产业链路演暨“链长制”论坛上,浙江省商务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朱军提出“以链长制建设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观点。
新发展格局的提出与确保产业链安全稳定密不可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业链工作:明确提出“要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明确提出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做好“六稳六保”的基础。
立足浙江实际,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河流众多的浙江大地产生了“河长制”,产业链特性极强的浙江块状经济孕育出了产业链“链长制”——为加快推进开发区创新提升,2019年9月,浙江省商务厅在大量调研基础上于全国首创“链长制”。旋即,浙江各地开发区积极响应,所在地党政主要领导担任“链长”,建立产业链保护、发展、提升的“九个一”工作机制……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下,浙江省产业链发展形势严峻,如外需断崖式下跌,出口依存高的产业链受损严重等。今年2月,浙江省商务厅下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确保开发区产业链稳定的通知》。
承载着新历史使命的“链长制”交出了一张成绩优异的“答卷”:助力浙江开发区有效应对产业链困境,有效畅通内循环,破解开发区复工企业融资难、用工难、物流难等问题,实现快速复工复产。数据显示,2月17日,浙江开发区规上企业平均复工率达70.6%。3月6日,开发区规上企业平均复工率达99.6%。
记者了解到,浙江希望通过“链长制”推动行政资源、财政资源、社会资本、空间资源、人才资源等资源要素等各类要素向开发区优势产业集聚。事实上,从现实实践来看,“链长制”已成为浙江吸引资金的“磁铁”。
今年9月,浙江在开发区内确立了66个“链长制”试点,“链长制”工作在试点单位持续深化。与此同时,“链长制”也从浙江走向全国。记者获悉,截至目前,全国超20个省份、直辖市已复制推广“链长制”。
谈及构建新发展格局,朱军认为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要在努力打通国际循环的同时,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提升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可持续性,增强韧性。
开发区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对外开放的主要平台、产业集聚的重要基地、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产城融合的重要载体。因而朱军认为,“链长制”具备助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和信心。“‘链长制’在助推新发展格局的征程中,就是要自力更生发展产业链,增强产业链主体性,减少依赖性,我们要在全球视野下发展产业链,推动浙江产业链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在他看来,“链长制”助推新发展格局有着诸多职责,包括深化改革创新,加强自贸区、开发区联动,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坚定不移在开发区创建国际产业合作园;深化整合提升,加强大平台建设;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以“链长制”为切入口,统筹各类资源;全面建设美丽园区,畅通国内国际大循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