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1月17日电(汪恩民 郭其钰)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居家养老是目前主要养老模式,对老年人居家进行适老化改造,将有效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1月17日,浙江省政协常委、民盟浙江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徐燕峰接受中新网专访时建议,从公众认知、产业项目、政策保障等方面推广适老化改造,让居家适老化改造走入寻常百姓家。
据统计,浙江现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1187.52万人,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约1500万人,年均增长60多万人。其中居家养老模式占比达98.5%。
“居家养老中,跌倒是造成老年人伤亡的头号杀手。对老年人居家进行适老化改造,是预防跌倒的最有效办法,同时让部分失能老人增强独立生活能力、减少护理、提高生活质量成了可能。”徐燕峰介绍。
居家适老化是指对老人家庭根据老人身体情况进行居家环境安全性的改造以及养老辅具的适配。这项工程最近几年连续被列入浙江省政府民生实事工程,但目前适老化改造只停留在对少数老年人的保障工程,未引起社会普遍关注。
如何让适老化改造走入寻常百姓家?徐燕峰认为需要包括政府、企业和家庭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努力。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目前社会普遍对居家适老化改造的认识不足,改造意愿不强烈。重疾病医治轻疾病预防是当前一种普遍现象,老年人往往要等到跌倒发生后才意识到预防跌倒等适老化改造的必要。”徐燕峰表示,另一方面企业由于缺乏对产业发展趋势的正确认知,浙江只有部分企业涉及到单个或几个适老化改造产品的生产,没有形成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适老化改造产业。
为此她认为首先应多渠道加大对适老化改造的宣传推广。包括由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选择一部分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体验馆,让老年人认识到适老化改造的必要性和可及性。同时相应政策可支持移动展示车等移动样板间进入社区、进入老年人生活,向老年人宣传普及推广适老化改造。
在具体适老化改造项目中,徐燕峰提出应发挥好政府资金杠杆作用。其解释,把居家适老化改造纳入养老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制定扶持政策,按照年龄由大到小开展阶梯补助,允许符合年龄条件的老人向政府申请适老化改造补助,由相关部门确定改造项目和费用清单,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同时也应该做好适老化改造与老旧小区改造的统筹衔接,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改善小区坡道、电梯、楼道等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适老化公共设施。”徐燕峰补充说。
针对目前适老化改造推广和产业发展缺少相关政策支持的困境,徐燕峰建议从完善政策和健全制度两方面着手。
如在政策支持方面,将从事适老化改造的服务企业认定为为老服务企业,在银行融资、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推动适老化改造与保险的合作,培育带动性强的行业龙头企业,推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可以研究制定适老化改造标准和技术规范,完善和规范适老化项目申请、评估、改造、验收、监管等工作机制,促进居家适老化改造市场健康发展。”徐燕峰建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