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10月13日电(记者 奚金燕)食品安全,事关大民生。从为食品赋码上链到将餐厅后厨晒在“阳光下”,浙江市场监管部门借力数字化改革,着眼数智治理,筑牢食品安全防线,筑造共富食安路。
购买进口水果之前,扫一扫标牌上的二维码,成了杭州市民林女士的标准动作。在世纪联华庆春店杭州总部,记者也体验了数字化监管带来的便利。选择菲律宾进口的香蕉,手机一扫,便跳出了这串香蕉的“前世今生”,何时采摘,何时过关以及核酸检测结果等关键性信息一目了然。
一直以来,食品安全治理都存在一定难度,主要在于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落实难,主体责任落实难主要在于食品追溯难尤其是信息化追溯难。
浙江省在数字化改革中过程中对此率先破题,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创新构建以“1266”体系(1个溯源码、2个目标、6个场景、6项功能)为内核的全省食品安全追溯闭环管理系统(简称“浙食链”)。
据悉,“浙食链”系统以1个“浙食链”溯源码贯穿食品生产流通全过程,围绕食品安全“从农田(车间)到餐桌闭环管理、从餐桌到农田(车间)溯源倒查”2个目标,构建“厂(工厂)场(农场)阳光、批批检测,样样赋码、件件扫码,时时追溯、事事倒查”6个应用场景,实现“一码统管、一库集中、一链存证、一键追溯、一扫查询、一体监管”6项功能。
除了大型超市,浙江省共1833家农贸市场、48569个农贸市场经营主体激活应用“浙食链”,其中畜禽肉、蛙类水产品、进口水果等已实现从源头至市场销售全链条无纸化交易。
和过去不同的是,记者通过现场扫码还感受到了GM2D带来的消费新体验。GM2D是指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由GS1(国际物品编码组织)发起,推动全球商品编码在2027年前由一维条形码向二维码转换。
浙江省是GS1确定的GM2D全球首个示范区,是GM2D实施的首站。目前,“浙食链”相关工作已得到GS1认可,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已与GS1、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签署联合声明,分三阶段建设首个“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GM2D)示范先行区。
拱墅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流通监管科科长徐俊介绍说,市场监管部门通过试点带动、点面结合、重点突破,在食品生产流通领域开展二维码集成改革,指导联华华商集团成为全球首家实现二维码结算的连锁经营企业,持续打造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截至目前,全区共激活上链“浙食链”生产经营单位超5300家,联华华商集团浙产预包装食品赋码率已达到65.5%,非浙产食品浙食链赋码种类总数达543个。
数字赋能之下,从菜篮子到舌尖,浙江市场监管部门一路保驾护航。清风徐徐,河水潺潺,走进古色古香的胜利河美食街(古水街),能感受到满满的烟火气。这里是老杭州的宝藏宵夜地,也是新拱墅极具人气的美食街区,街区共有餐饮单位餐饮21家,涵盖中餐、火锅、小吃、啤酒吧、饮品等各个餐饮业态。
记者注意到,和传统的餐厅不同,在胜利河美食街餐厅的大堂都装有智能看板,消费者可以实时观看智能阳光厨房的情况,在美食街东侧的数据驾驶窗,还能直观感受整个街区的食安数据应用情况。
据悉,自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统一开发建设“阳光餐饮”街区数字应用场景以来,各地将街区基本信息、监管信息、后厨视频等接入省局“阳光餐饮”街区应用场景。
比如,胜利河美食街各餐饮单位就在粗加工、烹饪间、洗消间、专间等点位安装视频摄像头,在就餐场所安装显示屏或扫码方式将后厨展示给消费者,从事网络订餐的商家将视频信号接入外卖平台,订餐消费者在线上可直接查看后厨状况。通过创建,胜利河美食街商户投诉率下降35%,客流量增加10%,营业额增加15%、外卖订单量增加20%。
杭州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协调处处长王樟平介绍,杭州在全省率先上线运行农产品生产主体信用数字评价系统,创新迭代升级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阳光厨房智慧监管平台等,融合接入“浙食链”系统,实现了食品生产、流通、餐饮全链条数字化监管。
数字引领,阳光共治,正成为浙江大地的新风景。绍兴市以数字化改革为总牵引,以民生实事工程为契机,在扎实推进5S管理的基础上,聚力谋划打造特色食品作坊集聚发展智慧共治模式,积极探索食品作坊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柯桥区作为绍兴市首家特色食品作坊集聚发展智慧共治试点地区,率先在安昌试点酱醉制品数字化治理,完成全市首个智慧共治中心及驾驶舱建设及共治系统上线运行。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分别在安昌古镇游客服务中心、智慧共治中心、食品作坊商户设置电子显示屏,优化购买体验、推介优质作坊、实现实时监管。
随着,越来越多“原锅”“同山醉美”“祺香”“安昌古镇”“腊月风情”等地产特色品牌越来越亮,更多年轻人回乡继承传统技能,推动传统工艺传承创新、文化内涵价值提炼展示,激发农村新活力,释放乡村新动能,勾勒出共富新风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