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对口援藏30年 浙建集团扎根雪域共筑高原光明路
2024-09-04 22:27:01   来源:中新网浙江

  中新网浙江新闻9月4日电(奚金燕 蓝伊旎 金初 张亚龙)近日,“全国对口援藏30周年成就展”在西藏自治区会展中心开展,其中“浙江省主题展厅”由浙建集团所属浙江省建设装饰集团承建,紧扣“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这一主题,书写了一首“浙藏心连心”的动人诗篇。

  今年是对口援藏30周年。30年来,从“西子湖畔”到“西藏高原”,浙江与西藏虽远隔4000公里,却因对口支援紧紧相依。

  1984年,浙建集团首次援藏援建,1500余名“援藏大军”无惧风雪、奋勇争先。多年来,浙建集团助力建造援藏工程,90%以上的援建项目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推动西藏城市建设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浙建力量。其中,西藏体育馆项目团队曾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浙建集团“援藏大军”第一次进藏大合照。 浙建集团 供图浙建集团“援藏大军”第一次进藏大合照。 浙建集团 供图

  民生援藏 筑牢美好生活根基

  2011年,浙建人不辞辛劳、不畏艰险,在这座海拔4500米的“云上之城”挥洒着青春和汗水。张霞军就是其中的一位,坚守高原,面对恶劣环境下手工搅拌混凝土效率低、质量难控制等困难,带领项目团队在那曲建立起第一座混凝土集中搅拌系统,高质量建成那曲浙江小区和浙江中学等民生工程,让那曲牧民一跃“走进”现代化生活。

  2016年,浙建铁军的旗帜插上了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千山之巅”——阿里高原,建造我国海拔最高的供暖项目——阿里热电联产项目。阿里地区冬季最低气温-30℃,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面对前所未遇的恶劣环境和极大的施工难度,浙建铁军战严寒、斗风雪,备足氧气袋,轮番上“一线”,通过“生炉子、盖被子”等措施,延长有效作业时间;提前联系设备供应企业,事先组装检测,协调配合运输,有效解决了机械设备受冻降效、材料运输困难等难题,缩短工期1个月。全体项目人员奋战7个月,实现了阿里热电联产项目热源厂供暖目标,创造了高原工程建设奇迹,让狮泉河企业和居民有了充足、稳定、优质、廉价的采暖热源,还极大缓解了长期缺电的局面。

  在引领藏地商业新风尚、品质生活新主张的进程中,也有“浙建铁军”的身影。为了建成拉萨双创广场升级改造项目,浙建装饰项目部自开工以来,奋力克服高海拔、低气温、材料短缺、长距离运输等一系列高原地区特有的困难和难点,克难攻坚,积极组织材料和充足的劳动力来保障生产,紧盯节点目标主动作为。目前,项目已整体完成约90%,预计9月份进入收尾阶段。

  基建援藏 提升幸福生活感受

  在平均海拔3600多米的拉萨市,其中的一条重要干线——拉萨市南环线,被誉为自驾天花板国道和美丽的“银色项链”,是浙江建工承建的拉萨市一项重要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双向六车道、全长20.45公里。2017年,拉萨南环线正式通车,实现了拉萨市更便捷交通体系的构建,绕拉萨市区一圈最快不到2个小时,为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

  修路自然离不开架桥。作为亚洲第一座以“日光”为主题的正圆形矮塔斜拉桥和国内首座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正圆形矮塔斜拉桥,柳东大桥以独特优美的外形颇受西藏人民的喜爱。该项目由浙江交建承建,是拉萨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主干路,对拉萨的经济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各种难题,浙建铁军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其中高海拔地区矮塔斜拉桥塔梁同步施工研究成果通过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鉴定,认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在高寒地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圆形拱塔施工技术方面的空白。

拉萨柳东大桥。 浙建集团 供图拉萨柳东大桥。 浙建集团 供图

  西藏自治区档案馆(新馆)是全国海拔最高、西藏目前唯一的国家一类省级档案馆。建设期间,浙建集团的项目团队在雪域高原“首用”超长结构设计、高压细水雾系统等一系列施工方案,挑战众多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创新实用新型专利2项、应用省级工法3项。历经三年的匠心筑造,这座屹立在青藏高原上的“汉藏”融合建筑先后荣获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自治区“雪莲杯”优质工程奖与国家优质工程奖。

  此外,拉萨市柳梧新区地下管网改造工程、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古水电站等项目都是浙建集团投身高原建设项目的缩影。

  同心援藏 雪域高原“浙”里温暖

  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在拉萨市南环线项目建设期间,浙建铁军了解到拉萨市儿童福利院、阿里中学的孩子们大多是务工人员子女和贫困青少年,随即筹集物资与善款,为孩子们送去了电脑、学习用品、体育用品及生活用品等,并送上祝福,用实际行动关心和支持拉萨当地社会福利事业,体现了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援藏人员看望藏族同胞。 浙建集团 供图援藏人员看望藏族同胞。 浙建集团 供图

  在西藏自治区档案馆(新馆)项目建设期间,项目东侧居民区因建设年代久远,排水系统老化堵塞,且与市政管网隔绝,污水倒灌问题长期困扰各族居民正常生活,浙建铁军利用休息时间,深入现场研究解决方案,义务铺设近1公里长的排水管道,接入市政主管道系统,成功解决了居民点污水外排问题。

  此外,浙建集团向西藏自治区输送了多批援藏人才,在多个方面为西藏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比如,来自浙江建工的范嘉寅提出了一系列企业管理制度和培训措施助力当地国企发挥自身品牌效应,协调浙江省属国企浙能梅苑酒店管理团队进驻那曲,助力当地抗疫工作,筹措了5000个医用口罩;来自浙江交建的“90后”赵省伟奋战一线在梅帕塘水库项目建设一线,创新国企援藏方式,组团赴尼玛县等地实地调研,进一步做深做实招商引资等工作……

  海拔4500米,低压、低氧、强紫外线,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50%……恶劣的自然条件,给浙建集团援藏干部人才的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但一代代浙建铁军始终在内心谨记“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前赴后继奔赴西藏参与项目建设,靠的正是刻入骨子里的“红色基因”。只要听到西藏老百姓说上一句“日子越来越好了”,再多的苦和累,都是值得的。(完)

[编辑:胡婉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