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代表风采·特色工作展示】以人大之为 绘生态之美
2025-09-26 14:30:24   来源:浙江人大

  “现在河水清澈见底,能看见小鱼在里面游来游去,夏天还有不少人带着孩子在这里玩水。”站在整治后的大桥溪边,江山市人大代表、大桥镇陈家村党总支书记徐深辉道出了当地群众对水环境改善的认可。

  近年来,大桥镇人大聚焦主责主业,依托代表纽带,以法治力量和务实举措厚植生态底色,全力推动全镇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精准监督,守护绿水青山

  2024年以来,镇人大聚焦污水外溢、河道脏乱、非法捕涝等突出问题,多次组织代表开展“河长制”落实情况专项督查,通过现场查、随机访、回头看,发现并推动解决问题16个。同时,组建代表护渔队,开展巡查8次,督促相关部门收缴非法渔具106件,查处非法捕鱼人员3名。

  “系统自动识别火点,5—10分钟处置人员就能到位。”在大桥镇综合治理中心内,高空瞭望系统正全天候护航蓝天。这智慧一幕,正是镇人大推动“科技治污”的生动缩影。

  为打好蓝天保卫战,镇人大组织代表深入企业、工地等一线调研,提出淘汰老旧设备、推广清洁能源等建议8条,助推全镇率先完成老旧柴油叉车淘汰,新增高空瞭望监测系统3套、PM2.5监测仪器1台。在镇人大持续助力下,2024年,全镇PM2.5年均浓度降至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蓝天幸福感持续提升。

  跨界联动,搭建共治平台

  生态环境治理必须突破地域局限。镇人大针对交界水系治理、污染转移等“老大难”问题,主动与毗邻的常山县白石镇、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岩瑞镇人大对接,以“共建共治”为目标,共同协商打造“三山”代表联络点,使其成为跨省跨县生态治理的枢纽。

  今年以来,依托“三山”代表联络点,三个乡镇人大不定期组织开展代表座谈、调研视察,聚焦边界水质、农业面源污染等共性问题,收集群众跨区域环保诉求3条,推动召开2次工作联席会议、开展1次联合视察,促成签订跨区域生态环保合作协议,建立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应急联动等机制,实现跨域治理从“零散协商”走向“系统协同”。

  长远谋划,绘就生态底色

  “可依托镇内丰富的古树资源打造自然生态廊道,串联农耕展览馆,规划‘古树+农耕’体验线。”“可以聚焦生态与产业协同,推动绿色农业升级。”……今年2月,在镇人大组织开展的主题会商活动上,人大代表与餐饮主体代表、农业主体代表,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等部门“面对面”,聚焦文旅深度融合,共商“四美大桥”建设新路径。此前,大桥镇人大已立足生态优势,组织代表深入调研、广集民智。

  绿色决定发展的成色。大桥镇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有力的支撑。镇人大始终关注生态文旅与现代农业发展,持续跟踪生态项目推进,组织代表对生态步道建设、绿色农业基础建设等开展专项视察3次,督促解决施工进度滞后、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推动生态资源稳步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深度融合。

  好生态与好发展“双向奔赴”。如今,大桥镇建成了大桥溪生态游步道,打造陈家村古树群景观,积极引入稻渔共生、有机种植等模式,培育2家生态农业合作社,带动200余户农户增收。

[编辑:孙妮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