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因宋而名,因宋而盛。在“八八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杭州将宋韵文化作为城市重要文化品牌进行打造。2021年浙江省委首次提出“宋韵文化传世工程”,2024年推出宋韵文化解码工程,更明确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新动能。杭州始终将宋韵工程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核心战略指引,在第19届亚运会期间,杭州市政府更是通过“100万份亚运文旅大礼包”的放送,在其中融入宋韵元素,向全球游客展示杭州宋韵的文化特色。
宋韵文化传承 杭州城市文化金名片
恰逢2025年,杭州市政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完善提振消费长效机制,杭州市大力打造“赛会之城·购物天堂”(2025-2027)3年行动计划。计划中提到杭州将积极展现夜间风貌,特别提及钱塘江两岸、运河沿线和西湖沿线夜游及重点商圈、重点街区的夜景灯光提升保障工作,发展文商旅休闲消费。
“宋朝大市集”作为大运河沿线主要商业载体,是杭州宋韵文化传承与赛会经济转型的创新实践。未来将以沉浸式市集重现南宋商业繁华,并通过非遗活化与数字科技融合,既拓展了传统文化体验场景,又为城市消费升级注入历史动能,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效应的双重赋能。
千年市集复兴 杭州文商旅新地标
2023年底召开的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推进大会上,余杭区政府正式发布《良渚文化大走廊“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会议提及高品质打造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动“大走廊”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
南宋时期,勾庄便因漕运便利成为当时南宋都城的商贸重地,百姓自发形成的“露水市集”便是这片土地基因的生动注脚。而1996年浙江食品市场的诞生,年销售额达百亿之巨的集散中心,更与千年之前的南宋“露水市集”隔空呼应。“宋朝大市集”的诞生,实则是对千年商脉的当代唤醒,激活土地里的市集DNA,也让当代消费者在现代宋韵的烟火气中,触摸到穿越千年的繁华脉搏。从南宋的“露水市集”到如今的“宋朝大市集”,勾庄始终延续着杭州城市的烟火记忆。
“宋朝大市集”以位于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博园路1号的浙江食品市场板块为基础,以“三街六巷九市”的规划格局,打造26万平方米沉浸式宋文化文商旅新地标,通过系列性的场景创新,开启一场关于宋韵的系统性解码与激活之旅,成为杭州“微度假”全新目的地。
四核商业革新 杭城北24小时经济新引擎
“我们不是复刻一座静态的‘宋朝博物馆’,而是让千年市井烟火真正融入当代人的日常生活。”现代联合集团负责人章译匀表示。“宋朝大市集”以宋韵为魂,独创古今交融的宋韵体验场景,将“宋朝市井文化+现代生活方式”巧妙结合,以吃、喝、玩、乐、游、学、宠、养8大业态,构建一座“好吃、好玩、好便宜”的新型消费文商旅地标。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宋朝市井烟火的同时,更能将精致的“大宋生活”带回家,真正实现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宋朝大市集”第一期将通过规划北瓦子集、花鸟大市集、奥莱大市集、露水大市集四大核心板块,构建“日游夜赏”的全时空消费场景与“日间体验+夜间消费”的全时段经济链。

“宋朝大市集”作为共同富裕的实践载体,保留约12万平方米的山海共富农优产品展销窗口。山海共富农优产品展销窗口涵盖浙江山区海岛县馆,汇集新疆、西藏、青海、四川、吉林、重庆、湖北等7个对口地区农优产品专馆,以数字化赋能和专业市场升级创新为基础,立足浙江,面向华东、辐射全国,搭建全国农优产品线上线下相结合、从供应链到销售端的数字化销售推广平台,并借力“直播+”赋能农特产品,助推县域特色富民产业升级,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收,带动社会力量参与共同富裕事业,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打造全国消费帮扶示范窗口和具有浙江辨识度的“消费帮扶”金名片。
集思广益,发布全球“宋粉”招募令
脱胎于26万平方米(占地200亩)浙江食品市场的“宋朝大市集”,这座新一代文商旅地标一期开业在即,正以开放姿态向世界“宋粉”发出共创邀请。北瓦子集的活态展演、花鸟大市集的鲜氧美学、奥莱大市集的仓储革命以及露水大市集的鲜味特供……每个板块都是尚未完成的宋代商业图卷。
我们诚邀全球“宋粉”执笔共创:用你的专业解构《东京梦华录》的市井智慧。这里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无限可能——未来是什么样?答案和你共同书写。
同步启动的“东坡IP”设计征集大赛,更将让宋代美学在当代设计中获得新生。
(图文由浙江食品市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