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在市援疆指挥部的多维发力和大力支持下,“阿瓦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座谈会”在全国政协书院会议室举行。会上,发布了《刀郎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调研报告》与《刀郎文化阿瓦提宣言》。


此次座谈会汇聚各方领导、专家学者及非遗领域工作者。会议伊始,阿瓦提县委副书记、绍兴市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赵伟龙在致辞中,从实践角度生动阐述了非遗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的积极作用。近年来,绍兴市援疆指挥部高度重视“文化润疆”工作,始终牢记“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将刀郎文化的传承保护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加大保护力度,加快传承步伐,加强对外交流,促进刀郎文化与其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交往交融,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研讨发言环节,来自非遗保护、民族文化研究、共同体意识建设等领域的10位专家学者,围绕“非遗”“刀郎文化”“非遗当代活化创新路径”等主题各抒己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张继焦以“文化赋能论”,剖析刀郎文化物质遗产(胡杨林、古城堡)、制度遗产(诺鲁孜节、麦西热甫)、习俗遗产(慕萨莱思酿造、农民画)的共生格局;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贸大学副院长郭媛媛聚焦刀郎文化“活态性”,结合其发展脉络提出非遗是增强文化与民族认同的资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讲师闫晓蓉从生态人类学视角,结合刀郎人历史揭示“绿洲共生”机制,强调其中互嵌、互惠与协作智慧。

阿瓦提县地处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享有“中国刀郎文化之乡”“长绒棉之乡”“慕萨莱思之乡”之美誉。刀郎麦西热甫、刀郎木卡姆、刀郎农民画、刀郎慕萨莱思以及传统棉纺织技艺等非遗项目,见证了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是绚烂多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会议的重要成果之一——发布了《刀郎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调研报告》与《刀郎文化阿瓦提宣言》。调研报告系统梳理17项刀郎文化濒危技艺及32个传承案例,创新性提出“非遗+教育”“非遗+数字”等五大发展路径;《刀郎文化阿瓦提宣言》则确立“共研、共建、共享”三大原则,建议将通过组建多学科联盟开展研究、打造“一带一路”非遗中心、开发“刀郎文化云课堂”等举措,推动刀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二届全国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卞晋平对此次成果给予肯定。他指出,非遗保护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长期工作,需持续推进;呼吁各方以此次座谈会为新起点,借鉴绍兴援疆在刀郎文化保护传承中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探索创新,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更多力量。
阿瓦提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阿瓦提县将在深化刀郎文化内涵挖掘、拓展传播渠道、创新表达方式等方面持续探索,借助其在理论上的支撑作用,推动文化力量的活化转化,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典范,在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上走在前、作示范。同时,希望全疆各族人民汲取刀郎文化的力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团结起来、行动起来,让刀郎文化在祖国大地绽放光彩,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供稿:阿瓦提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覃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