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为进一步拓宽视野和实践理念,提升调查研究能力,9月29日,台州市2025年中青班分4个组围绕“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海洋经济与渔业产业平台提升”“产业平台提能升级赋能三大牵引性抓手”“闲置低效企业提质增效促进沿海工业城能级跃升”四大主题,开展了一场深入一线的调研活动。学员们深入工厂车间、渔业码头、产业园区和项目现场,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数据收集等多种形式,为台州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组织培训学员一线现场调研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锤炼学员调查研究能力的重要实践,也是近年来党校创新教学方式,深化党的理论教学改革实践的重要路径。
探寻人工智能
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第一组学员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台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题,前往黄岩、临海、温岭开展专题调研。学员们先后调研了浙江天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永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瑞博制药有限公司。天宇药业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生产流程,使得原料利用率大幅提升,同时减少了废弃物排放。永太科技则展示了实验室自动化合成系统,学员们亲眼见证了人工智能在加速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巨大潜力。瑞博制药开展了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药物合成工艺和路线的创新实践,更好更快地筛选出实验反应条件。

学员们还调研了新界泵业有限公司和利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他们通过生产制造、质量控制和库存管理等智慧运营管理模式,实现了生产流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有效降低了人为错误和生产成本。“智能体调用了哪些基础模型?”“今后如何在顶层上思考,深度推进制造板块的AI应用?”……学员们带着问题和思考跟企业负责人进行了详细交流。
通过调研,学员们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标志性、颠覆性成果,其战略价值已超越单一技术或产业范畴,成为赋能产业升级、重塑产业格局的核心引擎。我们要持续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台州传统优势产业,系统谋划并集群式探索推进“人工智能+制造”模式。
破解低效闲置企业提质增效困境
促城市能级跃升
第二组学员围绕“低效闲置企业提质增效促升城市能级跃升”主题,前往三门和玉环开展专项调研。调研组首先抵达三门沿海工业城发展服务中心,认真听取了关于闲置低效工业用地提质增效三年行动的整体部署、阶段性成效及绿色产城建设有限公司运营情况的介绍。调研组在三门继续实地走访了浙江康飞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与浙江亿诚传动系统有限公司,这两家企业作为“腾笼换鸟”的成功典范,其转型升级的活力与效益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调研组还深入考察了“三连块”“盐业地块”等重点攻坚区域,直观感受了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的紧迫性与巨大潜力。

随后,调研组转赴玉环清港科技工业园区。在台州富利达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学员们详细了解了通过“零地技改”实现空间优化、效能提升的“五化一提升”模式。最后一站,调研组来到浙江尚博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结合玉环万亩产业平台规划建设,重点调研了低效厂房综合整治与重大项目回归工作的推进情况,并围绕政策引导、要素保障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座谈交流。
学员们都表示,通过这样实地看、当面听、深入问对全市推进工业用地集约高效利用的路径探索与复杂挑战有了更直观、更系统的认识,我们将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深入地“解剖麻雀”,研究可实践、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方案。
研究海洋经济拓展
提升台州渔业产业平台
第三组学员围绕海洋经济拓展提升台州渔业产业平台的主题,赴玉环、温岭开展调研。在玉环大麦屿港,学员们重点了解了港区当前集装箱运输和生鲜进口业务开展情况以及今后打造浙东南集装箱枢纽港和农水产品集疏运特色港的发展方面。有学员感慨道“大麦屿港的优势在于深水良港与腹地产业的结合,这不仅是物流通道的升级,更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体现。如何将港口的‘枢纽功能’转化为带动区域发展的‘引擎功能’,是下一步需要重点破题的。”

在温岭,学员们分别调研了吉裕水产农艺农机融合示范试验基地、温岭礁山渔港小镇、温岭渔事综合服务中心和石塘半岛旅游度假区。通过走访调研,学员们从深海渔业养殖、渔业经济一体化集聚区域平台打造到渔业综合服务平台和沿海旅游开发等多方面综合了解以渔业为主的海洋经济综合开发利用链条,对海洋经济的综合开发链条形成了系统认识。
大家深刻感悟到,台州渔业产业的未来在于推动从单一生产向“渔业+物流”“渔业+文旅”“渔业+服务”的复合型模式转型,通过科技赋能与业态融合,才能真正将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解析产业平台提能升级
赋能台州“三大牵引性抓手”
第四组学员围绕“产业平台提能升级赋能台州‘三大牵引性抓手’”的主题在椒江开展专题调研。学员们实地参观了汇溪古建筑技艺博物馆、椒江南岸滨江公共空间、葭芷老街等点位。在汇溪古建筑技艺博物馆,学员们不仅为榫卯之间的千年智慧所震撼,还亲手体验了木质梳子的打磨制作,在“匠心传承”中感悟产业发展的精神基石。站在椒江南岸滨江公共空间,昔日“工业锈带”已蜕变为“生活秀带”,学员们看到一个高能级的产业平台,必须是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的共同体。漫步在修旧如旧的葭沚老街,学员们深刻感受了文化传承与商业开发的有机统一。产业平台在科技创新中融入地域文化特色,打造有了温度、有辨识度的产业地标。

学员们认识到,产业平台的提能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汇溪工匠心中的那份“坚韧”,需要滨江改造中的那份“远见”,更需要葭沚老街的那份“智慧”。
本次调研让中青班学员对台州高质量发展实践有了系统认识。通过实地走访和座谈交流,学员们收集到一手资料,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调研能力。大家纷纷表示,高质量发展必须精准施策、系统推进,无论是赋能传统产业,还是产业平台提升,都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协同发力。我们将进一步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实际举措,为台州“三大牵引性抓手攻坚年”活动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