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盯着体重秤上变化的数字,却忘了关心支撑你全身重量的骨骼?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的中国主题“健康体重,强骨健身”直指要害。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脊柱外科区副主任夏冬冬发出提醒:别让你的体重,成为压垮骨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两位老人,一样的剧痛,不一样的体型
10月19日上午,夏冬冬医生的诊室门被推开,80岁的姜老太太坐在轮椅上,由女儿缓缓推入。
姜老太太身形消瘦,体重不到40公斤,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医生,我这腰背疼了两三年了,夜里都疼醒,膏药贴了无数,一点用没有……”老人声音虚弱。
夏医生立刻安排检查,结果触目惊心:骨密度大幅减少,属严重骨质疏松,CT更显示脊柱已多处压缩性骨折。询问得知,老人常年吃素。其实,她的身体早已发出警报——几年间,她的背越来越驼,身高缩了整整10公分。
无独有偶,当天另一位78岁的周老太太,也因腰背剧痛前来就诊。
与姜老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周老太身高仅160厘米,体重却超过80公斤,没走几步就气喘吁吁。检查结果显示,她也遭遇了同样的不幸:脊柱多发压缩性骨折。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脊柱外科医生在洞桥镇义诊,并为老人进行骨质疏松筛查。
过胖过瘦,都影响骨骼健康
“体重对骨骼的影响是双向的,过轻和过重都可能把骨质疏松推向危险边缘。”夏冬冬医生打了个比方,“骨骼是一个活的组织,你给它压力,它才会更强壮。”
体重过轻,骨骼在“饥饿”中萎缩。
当身体过于消瘦,骨骼会因缺乏必要的负重刺激而“怠工”,认为身体不再需要强壮的支撑。这就像长期卧床的人肌肉会萎缩一样,没有压力,骨骼也会悄悄“流失”。
与此同时,体重过轻往往伴随着营养摄入不足,特别是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的缺乏,直接影响骨骼健康。
体重过重,骨骼在“压迫”下变脆。
肥胖一度被认为能保护骨骼,但最新研究揭示了真相:虽然肥胖者骨密度可能不低,但骨骼质量却可能很差。
过多的脂肪组织,尤其是内脏脂肪,会持续分泌促炎物质,不断“腐蚀”骨骼。这样的骨骼只是“虚胖”,在巨大体重的长期压迫下,反而更易骨折。
“强骨”与“健身”相辅相成
面对这一健康隐患,我们该如何应对?
“力量训练和负重运动,是同时达成健康体重与强壮骨骼的‘金钥匙’。”夏冬冬医生强调,“肌肉收缩时对骨骼的微小刺激,正是骨骼自我重建、变得更强壮的关键信号。增加肌肉量还能提升基础代谢,帮助我们更轻松地维持健康体重,形成良性循环。”
他建议,公众应在均衡饮食、保证足量钙与蛋白质摄入的基础上,将深蹲、弹力带训练等力量练习,与快走、跑步等负重运动结合起来。
认知不足,筛查率亟待提高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有医生估算,在宁波,有约40万骨质疏松患者,形势严峻。
然而,公众认知却远远不足。前不久,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脊柱外科对海曙区洞桥镇1365名65岁以上老人的问卷调查显示,只有139人曾接受过骨密度筛查,筛查率极低。
“绝大部分的骨质疏松是可防可治的。”夏冬冬医生最后郑重提醒,“但一旦发生骨折,后果往往难以挽回。最关键的就是提前诊断、提前预防。建议高风险人群尽早进行骨密度检查,别等到骨骼‘出卖’了你,才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