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代表风采·践民主促民生】“零距离”听民声,让民生实事更贴近民心
2025-10-22 12:03:09   来源:浙江人大

  “我们盼着有地方歇脚、给电瓶车充电,更希望跑单路上能更安全、更畅通。”9月下旬,一场面向新就业群体的座谈会上,江北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费伟华和人大代表们把外卖骑手、快递小哥们的心里话一一记录在履职记事本上。

  这一幕“零距离”听民声的场景,是江北区人大征集2026年市、区两级民生实事项目线索的生动缩影。自9月份征集工作启动以来,江北区两级人大协同联动,走出会议室、钻进小巷子、坐上小板凳,以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聆听民声,精准捕捉那些亟待解决的“关键小事”,让民生实事真正扎根于民声民意,让“由民做主”深植百姓心坎。

  为让民意无死角、诉求全覆盖,江北区人大将征集之“网”撒向辖区每个角落、每个群体,构建起“线上+线下”立体化征集体系。

  线下,打破传统专题座谈局限,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带队“串门”,直奔街道选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基层社区,通过主题接待、实地走访等形式直面群众。其间,无论是人大代表、村社干部、企业代表、社区居民,还是网络主播、网约车司机等的意见与建议,一一被听见。同步行动的,还有一支支主动上门的“流动征集小分队”,通过面对面交流、一对一沟通,让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群体的心声与期盼,同样被认真记录。

  线上,征集信息也“精准入户”。依托“新江北”APP、民生e点通以及覆盖近16万家庭的微信网格群等平台,将征集信息精准推送至群众指尖。

  线上线下同频共振,使征集网络越织越密,民意民声持续交汇。区人大常委会各工作机构和镇(街道)人大也都结合各自职能,以不同形式收集民生诉求。

  孔浦街道白杨社区的“代表夜聊”现场灯火通明。“老年食堂能再多点吗?”“家门口能添个小公园吗?”“老小区的排水管和电梯该修修了!”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道出心头关切。甬江街道北郊片联络站里,农污管网改造、低洼路段整治成为热议焦点。庄桥街道东邵村的夜话中,村级医疗点服务优化、小区活动空间增设等诉求直抵人心。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声音,却带着民生共有的“烟火气”。

  不止夜聊,专题调研则让民意更具靶向性。走访养老服务机构了解“银发需求”;深入基层调研基层法治需求;组织人大代表进社区、进乡村,收集“姚江北岸公园延伸、公交线路优化”等具体建议……

  一次次深入的交流、专业的调研,如同一场场“民意精加工”,使分散的民意转化为清晰的项目方向,让源自基层群众的“心愿单”化为可操作的“项目书”。

  在市人大的指导下,江北区人大统筹推进,市区镇(街道)三级联动、人大政府多方协同,着力打造“市级有标杆、区级有特色、街镇有温度”的民生实事项目线索征集系列活动,让“普惠大事”与“关键小事”都能得到有效衔接。

  目前,征集活动已收获大量宝贵线索,涵盖城市公共空间提质、城乡排水系统维护、交通出行改善、为老为小服务等多个领域。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基层建议,正汇聚成2026年民生实事的“心愿单”。

[编辑:孙妮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