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代表提出一条建议,要经过这么周密的调研。”近日,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本科生林祺璇跟着钱塘区人大代表周玉坤完成履职调研后,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的感悟。
今年4月,钱塘区人大常委会启动“大学生跟着代表去履职”活动。该活动将持续到年底,参加活动的20名大学生与人大代表一一结对,跟随代表参加到接待选民、协商议事、执法检查、专项监督等工作中,让青年学子融入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感悟根本政治制度优越性。

沉浸式调研:
解码生物医药产业的“破局之道”
“这是我们正在推进的临床管线,从靶点筛选到临床试验,每一步都要兼顾科学性与商业化。”在医药企业调研现场,企业负责人的介绍让林祺璇对生物医药产业有了全新认知。作为钱塘区五大主导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活力与现实挑战,在此次调研中变得具体可感。
跟着代表走访期间,林祺璇不仅看到企业借助头部药企销售网络激活国内市场的“突围智慧”,更了解到产业发展面临“研发周期长、投入风险高”的“梗阻点”。
“面对企业反映的诉求,代表不仅寻根探源、详细记录,还现场联系相关部门了解政策细节,这样的履职态度让我很触动。”林祺璇说。
从企业实验室到产业园区座谈,从倾听研发团队的技术困惑到了解BD交易的市场逻辑,林祺璇逐渐读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逻辑:既要靠企业自身在管线规划、商业布局上“精准发力”,也需要政府在临床扶持、基金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精准滴灌”,唯有政企协同,才能打通创新药从实验室到临床的“最后一公里”。

零距离观察:
见证人大代表的“履职温度”
“不仅要听企业的发展需求,也要问员工的生活诉求。”调研过程中,周玉坤的这句话让林祺璇印象深刻。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走访时,周玉坤不仅与企业负责人探讨产业政策、技术研发等话题,还主动走进生产车间、园区配套服务区,收集员工关于交通出行、人才住房、子女教育等民生诉求。
“代表曾为了推动解决职工子女暑期托班问题,进车间调研、发放问卷调查,通过大量数据提出精准建议,这种严谨的履职方式,让我明白‘代表’二字的分量。”代表对“精准建言”的执着,让林祺璇很受触动。
在这次调研中,针对调研中收集的“生物医药企业人才短缺”“创新药医保衔接不畅”等问题,周玉坤带着她一起梳理诉求、查阅政策,为撰写闭会期间代表建议做好充分准备。
“代表说,每一条建议都要‘沾着泥土、带着温度’,要让企业的呼声、群众的期待真正转化为推动发展的举措。”林祺璇回忆,为了核实一条关于“政府基金支持生物医药企业”的建议细节,周玉坤还专门走访区发改局等多个部门、联系其他地区企业了解有关政策,邀请生物医药代表小组代表共同讨论,反复沟通政策优化方向,花费了巨大精力。
“这次履职实践,是一堂生动的‘发展课’,也是一堂深刻的‘责任课’,让我对人大代表、人大制度有了具象的认识,更加坚定了制度自信。”林祺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