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奔涌的今天,如何让人大代表更好地联系群众、服务大局?绍兴以“代表进直播间”“履职故事展播”等创新实践,推动代表履职从“线下”延伸到“云端”,从“会场”走向“民间”,构建起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的“数字桥梁”,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注入澎湃动能。
01 田间地头响起“代表好声音”

在乡村振兴一线,代表履职的“声音”正通过一方小小的屏幕,传遍千家万户。绍兴市人大代表、新昌县东茗乡后岱山村党支部书记王国洋就是这样一个“云端助农”的生动典型。
2024年7月,后岱山村1.5万多公斤西瓜集中成熟,销路却成了难题。眼看瓜熟蒂落,心急如焚的王国洋没有坐等市场,而是拿起手机,走进瓜田,在抖音和微信直播间里当起了“带货主播”。短短几天,杭州、宁波、绍兴等地的网友驱车前来,村里的小路被车辆挤得水泄不通。
线上热度未减,线下行动接续。王国洋又赶到新昌县城,支起临时瓜摊,加入“公益一杯水”活动,甚至在县篮球赛现场摆起“爱心瓜摊”。一天最高卖出650多公斤,西瓜从滞销变“抢手”,村民的心也从焦虑变踏实。
王国洋的直播,不仅是“应急销售”,更是“代表履职”的生动实践。通过“云端”引流,也把代表履职的目光吸引到了最基层、吸引到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上。直播之后的产品品质、服务体验与基础设施支撑,都成了代表关注的方面,也成了助力共同富裕的一大举措,其中的一些经验建议,也成了代表提出高质量建议的有力支撑。
02 直播间里搭建“民声议事厅”

在绍兴市越城区,“代表进直播间”不是偶发活动,而是一项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的履职机制。
“我们把代表履职从线下延伸到‘云端’,让代表与群众‘屏对屏’交流、‘键对键’互动。”越城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代表进直播间”组织基层人大代表和镇(街道)干部通过视频直播,围绕法律法规宣讲、营商环境优化、民生实事推进等主题,与群众实时沟通,实现从“线下走访”到“线上互动”的履职方式升级。
为保障直播实效,越城区人大建立健全“征集—直播—交办—反馈—督办”全流程工作机制。直播前,通过代表联络站、“代表码”、走访调研等方式广泛收集民情民意;直播中,代表与干部直面问题、现场回应;直播后,对留言建议分类交办、跟踪督办、限时反馈,形成“线上听民声、线下解民忧”的完整闭环。如,在“政企同心·共话营商”直播中,企业反映迎恩门水街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相关建议,经人大街道工委交办后,迅速在联勤警务室增设市场监管、劳动监察等服务职能,赢得企业点赞。
平台自2022年在北海街道试点以来,已逐步推广至全区17个镇(街道),累计开展主题直播40余场,收集并处理问题建议64条,整改调处率100%,满意率超95%。
03 履职故事汇聚“榜样正能量”

除了直播互动,绍兴市还通过“代表履职故事展播”等方式,让代表的“好声音”传得更远。2025年市两会期间,绍兴市人大通过“绍兴人大”微信公众号平台,重磅推出“我当代表为人民——越地代表履职故事”系列视频展播,集中展示了六位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人大代表的履职事迹,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
系列报道聚焦“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鲜明主题,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了代表如何将本职专业与代表职责深度融合,如何倾听民声、汇集民智,如何通过提交高质量议案建议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他们之中,有心系群众健康、推动疾病早筛的医务工作者;有扎根基层一线、巧解民生难题的乡镇干部;有传承“枫桥经验”、深耕矛盾调解的平安守护者;有带领村民致富、焕发古村活力的乡村振兴领头雁;有向险而行、撑起生命救援“安全伞”的公益救援人;有关爱特殊群体、播撒温暖阳光的爱心公益人士。
这是绍兴市人大利用新媒体平台讲好代表故事、宣传人大制度优越性的一次有益实践。通过集中展示代表履职成效,不仅增进了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和人大代表的了解和认同,更有力地激发了全市人大代表比学赶超、履职为民的热情和动力,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