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大城公用·微光故事(48)丨是建设者,更是筑梦人
2025-10-26 12:13:50   来源:温州公用集团

  光影穿梭,发展变迁,那些工程建设的背后,一样的画面,不一样的故事,一样的岁月,不一样的情怀,坚守初心使命,发挥榜样力量,分享工程人生,讲述公用建设故事。

  涂克柱

  实干诠释担当 奋斗踏就新路

  涂克柱,水务集团工程建设分公司任文成项目部负责人,常年驻扎工地现场,辛勤耕耘、无私奉献,把施工现场当成第二个家。曾荣获市公用集团2016年、2017年度五水共治工作先进个人、2021年度工程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

  攻坚克难

  善创佳绩的实干者

  2021年,刚成为预备党员的涂克柱,用行动践行入党初心。他主动接下公用设施(应急)西部基地项目,与全体施工工人战雨天、抢晴天、冒严寒,紧盯现场不放松,挂图作战齐力推进工程建设进度。为提升安全文明标化工地建设,他邀请专家指导培训,组织参建单位对标学习,建立了以BIM模型为载体的全方位安全文明管控平台。历时两年,我市首家集公用事业应急救援保障服务、技术技能培训、产学研等功能为一体的公用设施应急基地落成,该项目获评2022年温州市“标化工地”和2023年度温州市建设工程“瓯江杯”优质工程。

  勇担重任

  能打硬仗的开路者

  2024年,为响应党中央提高农村供水保障的号召,落实温州市市委市政府推进市域一体发展要求,刚当选为支部书记的涂克柱发挥“领雁”作用,领办文成县单村水站提升改造工程。他带队翻山越岭,实地摸排文成15个乡村水站情况,细化改造方案,优化施工组织。乡村水站地处偏僻,无路通行,他率先冲入大山,踏出前行之路,组织工人手搬肩抗将管材运到施工现场。最终,该工程项目在2024年国庆节前基本完成施工进入验收阶段,施工进度比原计划提早整整一个月。

  涂克柱的坚守和付出是对“公用姓党•公用为民”的最好诠释。他从不满足于过去的成绩,始终以公用人的责任和担当,用实际行动在企业改革发展中斩斫着沿路荆棘,探索漫漫前进之途。

  黄坚义

  980天的“破围之战”

  看着手中2024年度“温州市建筑业优秀建造师”荣誉证书,建设集团第一工程分公司黄坚义思绪万千。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他与团队奋战980个日夜,打赢温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二期工程“破围之战”的见证。

  开局

  跳动心脏上的无声手术

  时间拨回2020年,彼时的温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救护车笛声交织,一期病床持续饱和,收治能力已达极限。作为二期工程项目负责人,黄坚义接到的建设指令,犹如一张沉甸甸的战书:4.8万平方米的医疗综合体,需环形包裹正常运营中的一期院区,且必须在980天内建成!

  初次踏勘现场,黄坚义的心便悬了起来:北侧距地震局仅8米,东侧紧邻发热门诊,西靠氧气站,南侧则是物资入口,一期日均接诊300多人。“这就像在跳动的心脏上直接进行搭桥手术。”他的笔记本上画满了红线:早7点至晚8点禁止大型机械作业,正午停工2小时保障患者休息,建材只能凌晨2-5点运送。为保护一期供氧,他给打桩机套上“消音棉外套”,硬生生将噪音压在了55分贝以内。

  攻坚

  地下迷宫的精准突围

  更大的挑战在地下。错综复杂的管网改造中,有17处管线重叠交错,最险要的一段距离传染病房污水管道仅1.2米。那些日子,黄坚义夜不能寐,带领技术团队反复研讨。他们借助3D扫描技术,绘制出毫米级精度的三维地图。每天凌晨,他蹲守现场,目光紧随着工人安全帽上移动的反光条,“咱们就是‘拆弹专家’,容不得半点差池。”他告诫团队。

  项目建设期间疫情出现反弹,300多名工人实行闭环管理。黄坚义严抓“三色管理法”落实,设置红黄绿三区围挡分隔,坚持每日3次消杀,凭借电子健康卡通行。一次凌晨3点接到工人体温异常报告,他15分钟火速赶到现场,看着应急小组完成隔离转运后,在日志上写下:“身后是病房,退无可退。”紧张氛围中,他也捕捉到了温情瞬间,医护人员给工人赠送口罩,工人则悄悄将蔬菜放在医护通道旁。这些画面,被他默默珍藏在心底。

  决胜

  倒计时下的风雨冲锋号

  疫情冲击导致工期损失近3个月。被黄坚义贴在办公室最显眼处的倒排进度表,成为无声的冲锋号。他用项目管理软件拆解工序,让基础施工与材料加工并行,同时引入BIM技术模拟施工,提前规避20多处冲突。2022年梅雨季突袭,污水处理池管道必须连夜贯通。滂沱大雨中,他举着扩音器呼喊“今夜必须拿下!”,雨水顺着安全帽灌进衣领。150名工人三班轮换,他守到凌晨三点,看着污水涌入新处理池,强光手电照亮了他布满血丝却发亮的眼睛。

  2023年8月28日项目验收时,黄坚义特意邀请了一期护士长。看着对方抚摸感应式洗手池红了眼眶,听着“手术室成了太空舱”的惊叹,那些凌晨跃动的反光条、风雨中的呼喊、工人拼砌的“同心抗疫”文化墙……一幕幕在他眼前闪现。

  当浙江省“优秀红色工地”“瓯江杯”优质工程等荣誉接踵而至,黄坚义最珍视的,却是这样一组数据:新增500张床位,救治能力提升200%,一期运行全程未受影响。980天的“破围之战”,他把图纸上的不可能,筑成了守护生命的坚固防线。

[编辑:孙妮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