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奚金燕 姚弘
策 划 | 苏 婷
出品 | 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
西堠门大桥
11月1日,在浙江舟山西堠门大桥上,四台除湿机“乘坐”主塔内电梯,上升到塔高200余米的索塔顶,将被安装在大桥主塔上横梁内,标志着西堠门大桥正式开启除湿系统安装。西堠门大桥是连接舟山本岛与大陆的舟山连岛工程五座跨海大桥中技术要求最高的特大型跨海桥梁,迄今已通车运营近14年。因西堠门大桥长期暴露于海洋大气腐蚀环境,主缆外防护层已逐渐劣化,会加速主缆钢丝的腐蚀,从而影响大桥安全运行。因此,西堠门大桥增设主缆除湿系统势在必行。
2023年以来,西堠门大桥管养单位浙江交通集团高速公路舟山管理中心(以下简称“舟山管理中心”)积极推进西堠门大桥主缆除湿系统工程,分为主缆缠包带施工、除湿系统安装施工、系统调试验收、系统运行观测等四阶段开展,并确定“增设主缆缠包带包覆层+增设主缆除湿系统”技术方案。据悉,这是西堠门大桥建成以来首次加装主缆除湿系统,也是国内悬索桥加装除湿系统规模最大的工程。
1
百米塔顶安装除湿机
“主缆除湿”,即通过加装除湿设备为主缆输送干燥空气进行除湿,最大程度延缓钢丝腐蚀速度,延长大桥的使用年限。据测算,在得到充分维养的情况下,除湿系统可长期保障西堠门大桥主缆的除湿工作。
西堠门大桥的主塔高211.3米,通往塔顶的唯一途径是先乘坐主塔内电梯,再攀爬狭窄的人工爬梯,搬运难度系数大。为此,舟山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先将除湿设备进行模块化拆分,再通过人工分批运输到塔顶,在塔顶完成除湿机组装。
“此次安装除湿系统,是为了给主缆输送干燥空气进行除湿,最大程度延缓钢丝腐蚀速度,延长大桥的使用年限。”项目负责人介绍,大桥除湿,干燥空气从主塔塔顶的空气制备站中输出,经由送气管道到达全桥所有主缆内部,最后在排气夹排出,保障主缆钢丝不发生腐蚀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该除湿系统的备用设备由舟山管理中心联合桥梁技术中心以及国内科研院校自主研发,采用“浓缩冷却串联”创新式除湿设计,为国内首创,具备恒定除湿能力,基本不受季节因素影响。
2
为大桥主缆穿上新“铠甲”
众所周知,只有在室内房间密封的状态下,除湿效果才能达到最佳。在除湿机送气操作时为保障主缆的密闭性,舟山管理中心提前组织施工,于4月底开启主缆缠包带作业,为主缆穿上新的“铠甲”,使得外界腐蚀介质不能进入主缆内部,并且形成一个密闭空间,为主缆除湿工作提供优良条件。
据悉,桥梁正常通车情况下在主缆上进行大规模施工,需要特殊装备。这种设备很庞大,需要在不到1米直径的主缆上行走的能力,还需要施工人员操作的空间。因目前国内应用的都是小型设备,无法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为了突破国外技术垄断,舟山管理中心、桥梁技术中心联合施工单位自主研发了大型施工平台,能够满足索夹间连续缠带和加热施工,具备无损通过索夹能力、无损通过吊索能力,够承载1t的货物和满足8-10人同时作业,并且在主缆上完全固定的条件下,能够抵抗17级超强台风。
施工过程中,工人脚踩在纵长27米的大型施工平台上,手持缠包机,将橙黄色的“丝带”一圈压着一圈缠绕在直径0.87米的主缆上。该缠包带主材也是舟山管理中心、桥梁技术中心联合施工单位在普通型缠包带基础上自主改良研发而成,针对舟山海洋环境特殊环境的特点,提升了主材在海洋环境下的耐久性和耐天候老化性,并根据危化品车通行的情况,增加了材料的阻燃性能。
3
守护大桥“生命线”
西堠门大桥。周炳宇 摄
舟山,因桥而兴。从舟山跨海大桥到富翅门大桥、舟岱大桥,作为跨海大桥的管养单位,舟山管理中心以工匠精神铸就一路风景与奇迹。近年来,舟山管理中心建成以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为核心,集桥梁全天候实时监测、电子化养护巡检、信息化应急联勤联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智慧管理平台,为桥梁“全寿命周期”提供“健康”医生。
随着除湿机安装完成,西堠门大桥除湿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我们将主缆进行分段除湿并多点监测,在监控中心电子屏幕上能实时显示除湿系统运行情况。”项目负责人介绍,预计3个月能除掉主缆内部水分,之后进入保持期,能有效保证桥梁结构强度、提升桥梁安全性、延长桥梁使用年限。
西堠门大桥除湿项目从筹备到实施历时2年,从大型施工平台、缠包带材料改良、除湿机研发……在桥梁专家的带领下,不断攻破一个个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主业发展动力向“技术”引擎切换。
下一步,舟山管理中心将深度融合大桥守护与舟山交通城市发展,协同桥梁技术中心等单位,发挥跨海大桥管养专家库作用,共同攻克大桥管养难题,树立桥梁建管养运新标杆,合力将舟山跨海大桥打造成为温馨舒适示范路、安全畅通示范路以及共同富裕示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