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宜山:以数字经济引领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宜居之城创新业 内衣名镇拓江山
文:光明人家 2021-04-25
从温州市区南行1小时,就到了位于温州南部的江南水乡,有中国“内衣名镇”之誉的千年古镇--宜山。宜山,地处苍南县东部,居江南平原中心,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一头接连苍南县城、一头连接龙港市及江南平原其他乡镇,处在“15分钟交通圈”的核心位置。
宜山镇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已有村落,吴越国时期得到大力开发,发展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建镇,北宋神宗元丰年间是温州七大古镇之一。元、明、清属亲仁乡二十五都,明朝已改称宜山,清朝初改称仪山,清宣统元年为避溥仪讳,复称宜山,1912年复设宜山镇,1949年沿用旧名,属宜山区,1962年称宜山公社,1964年复设宜山镇,宜山镇名延续至今。
宜山镇是轻工业发展较早之地,是改革开放温州模式发源地之一。近年来接连取得中国内衣名镇、国家级“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省级教育强镇、省级文明镇、省级森林城镇等光荣称号。一直以来,宜山是鳌江之南平原交通地理中心,文化中心,城镇框架逐渐成型,教育、文化、金融、商业、服务等配套设施齐全,对周边地区的集散、辐射等城镇功能日臻完善。凭借着千年的文化积淀和传承,凭借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宜山人依靠纺织业富甲江南(鳌江以南)地区的神话。
如今,宜山紧抓“十四五”发展先机,围绕“苍南美丽东大门”总体目标,坚持绿色发展,借势蓬勃发展的电商网红直播基地,以雄厚的针纺织产业为基础,通过“五个统一”的创新理念,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构筑了一个复兴千年古镇的江南梦。
龙港设市,宜山路在何方
2019年9月25日,中国新型城市化镇改市试点--龙港正式撤镇设市。作为曾经龙港镇的母区,现又与龙港市毗邻的宜山镇,面临新形势、新态势,该如何独辟蹊径,弯道超车,快速发展?这是摆在宜山全体干部群众前迫切解决的课题!2019年12月,宜山镇新一届领导上任,林正县同志任中共宜山镇委书记。面对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态势,林正县书记带领领导班子审时度势,经过慎重思考研究与讨论,及时提出“高质量建设新时代苍南美丽东大门”的发展定位,谋划出“一二三四五”发展路径和工作布局。
为什么要打造苍南美丽东大门?一是从地理空间来看,龙港设市后,苍南东大门的接力棒从龙港转移到了宜山;二是从战略地位上看,浙江省提出支持苍南和龙港两地协同发展后,宜山作为两地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地位更加重要了;三是苍南县提出要深入实施“大县大城”战略,建设浙南滨海花园城市,而宜山作为苍南东大门,是展示苍南形象的重要窗口,位置更加重要。位于两极之中,宜山要么成为洼地,面临着人和产业被转移的尴尬境界;要么借鉴鳌江经验,借力龙港改革释放的红利,加快发展,做强做优。
“一二三四五”发展路径和工作布局,内涵丰富,蕴含了宜山未来产业、城镇发展框架的重点和要点,既环环相扣,又层层推进。
一是围绕一条“高质量发展”主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产业发展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是突出“产业发展、平安建设”两个抓手。一手抓发展,充分利用数字化助推新型产业专项发展、提速发展,另一手抓平安,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提升平安稳定发展环境;
三是打好三大攻坚战:“政府化债、环境整治、脱贫攻坚”。2020年宜山发动破难攻坚战,把建成区布角料进行外迁,彻底清理存量垃圾,宜山的环境一下子就干净整洁了。特别是通过攻坚破解了宜山大道两个历史遗留多年地块,既解决了老百姓期盼已久的问题,也破解了历史的欠债。
四是四大板块:核心产业区、高档商业区、大道精品区、宜居生活区。这“四个区”,描绘了宜山未来十年城镇的发展蓝图。核心产业区,规划了2.75平方公里的省级经济开发区(金钱宜区块),落地了176亩的数字产业园、针织小微园、现代物流园、亿元企业创业园等。高档商业区,布局面积达200亩的大型综合体。大道精品区,从宜山球新路时代迈向宜山大道时代,再迈向灵龙大道时代。宜居生活区,挖掘宜山历史文化,还原千年古镇特色风貌,打造休闲农业区、商业水街区、生态度假区,让宜山做的更美、更精致、更宜居。
五是五项重点:特色小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综合交通体系构建、城市经营谋划、干部队伍自身建设。
数字经济,宜山抢占了先机
宜山具有悠久的纺织历史,素有“纺织之乡”的美称,早在明、清时代就有记载,民间传说高机和吴三春就是描写宜山当地纺织能手高机的动人故事。该镇现有针织企业及个体户1000多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目前已形成集织造、染整、印花、缝纫、物流等为一体的产业链完整、生产分工明确、企业抱团发展的产业带集群。2016年宜山获得了“中国内衣名镇”国字号金名片,在国内内衣市场“四分天下有其一”。不少国际国内知名服饰品牌企业在宜山授权加工,产业实力可见一斑。短短几年,宜山内衣产业发展迅猛,2020年内衣总产值超60亿元,快递单量达9742万,占苍南县三分之一以上。
但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对小产业带的影响几乎是致命的。随着大量订单被延期甚至直接取消,小产业带本来在夹缝中求生存,尤其是缺乏自有品牌的代工企业,陷入了困境。危机时刻,宜山镇政府着力推进供应链谋变,借助数字化推动的新产业变革、新区域变局与新发展方式转换,通过集聚产业价值链关键环节,以“五个统一”创新理念为引领(即“统一标识、统一包装、统一检测、统一研发、统一物流”),谋划下一盘推动针织内衣产业加快形成产业集聚、品牌集中、资源集约、数字集成的发展大棋——实现地方经济华丽“蝶变”。
这些理念和载体的落地,关键之举在于中国内衣名镇电商网红直播基地的打造。随着电商网红直播基地试运行,为传统产业插上数字化新翅膀,宜山镇创造性提出的“五个统一”各项工作逐一落地了。借助电商网红直播基地这个平台,宜山镇以数字创新驱动为引领,瞄准“数字网红经济”风口,借力大数据、区块链、智能制造等数字化手段,发挥好“数字+”的乘法效应,将全球消费者拉至眼前,“天涯”变成了“咫尺”——突破语言、时空、国别限制,“零距离”相会,对接需求、畅谈未来,实现产业集聚、品牌集中、资源集约和数字集成,加持“五个统一” (即“统一标识、统一包装、统一检测、统一研发、统一物流”)理念,使针织产业真正成为立得住、叫得响的地标产业,从而推动宜山织造实现到“智造”和“质造”的转变,成为宜山打造“苍南美丽东大门”的主引擎、建设“宜居宜业精致宜山”的硬核力量、中国内衣名镇发展的助推器。
苍南县针棉织品行业协会会长陈德安说,“五个统一”理念落地后,电商网红直播基地将撬动宜山针织内衣产业形成“1个平台+N个车间”的超级工厂模式,即网红基地提供研发、展示、营销平台,镇内各企业生产的针织内衣可在检测达标后,打上“宜山内衣”区域品牌,统一配送进入市场。这将引导宜山针织内衣产业整体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抱团打响区域公共品牌。
“打造中国内衣名镇网红直播基地,不仅是为了开展直播带货这么简单,它承载着宜山镇打响区域产业品牌知名度、提升宜山制造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从‘制造’到‘质造’再到‘智造’蝶变的美好愿景”,宜山镇党委书记林正县说,“‘网红直播基地’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趋势,将为宜山突破产业发展瓶颈、集聚蝶变新动能、迈向品牌强镇提供平台支撑。”
宜山镇表示,将延续网红基地强劲势头,数字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为宜山培育孵化更多“独角兽”和“隐形冠军”,力争3年内产值超100亿。
产城融合,宜山正向未来迈进
区域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产业和人口的集聚,尤其是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产城平台正在向功能复合、形态多元的产业新城和未来社区转变。
宜山,自古人杰地灵,东濒大海,北临横阳江,西南山峦叠嶂,广阔的江南平原河流纵横,曲折通幽,稻田满坡,山环水抱,满是浓郁的江南风情。宜山以山为名,因水而兴,曾几何时,青瓦老街,人声鼎沸,石桥卧波,舟楫往来。小摊美食,令人垂涎。宜山集镇旧日情景,至今让许多宜山人无限回味。
根据《浙江省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2020年工作要点》要求,宜山镇将围绕按照“一城四地”建设工作要求,谋划东部片区规划提升,以“花园小镇·水漾人家”为目标,打造东部休闲农业区、商业水街区、生态度假区,实现精致街区示范带动,完成“走过一条河,穿越一千年”的宜山人文地理环境整合升级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拉开城市框架,腾出发展空间,真正成为苍南美丽东大门。
宜山镇东部片区的历史使命为“留得住乡愁的江南水乡,文化名镇。看得见发展新宜山镇。”其发展战略空间联动战略:一是打造核心引爆点,结合片区西部滨河带有利的区位及交通条件,打造空间节点,激活滨河空间活力,形成一定的人流集聚效应。二是有序构筑滨河主题空间。通过对滨河空间的梳理和提升,丰富滨河夜游、休闲娱乐产品,餐饮住宿等旅游公共设施、打造主题空间序列,形成连续有效的滨河动线体系。三是通廊导入,助推片区发展。通过绿道和滨河公园的串联,将滨河人流引入新丰、黄良、塘西等特色村落,带动南北片区的发展。滨河带起着重要的区域引擎功能。
美丽大花园,核心便是青山绿水。宜山是水乡,共有24条河道,总长49公里,其中县级河道6条,镇级河道18条,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宜山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对河道进行治理,清淤泥、建造生态护坡、进行植被绿化,对游步道进行绿化和美化,抒写水乡田园美丽画卷。接下来,宜山将依托“一条绿道”,将黄良滨水公园、后垟增滨水公园、吴家库滨水公园等八大公园,串珠成链,欲将“盆景”变为“风景”,美丽大花园,也正一步步由梦想照进现实。
宜山是值得自豪的,几乎每一位土生土长的宜山人,内心深处天生有一种地方的自豪感,因为有太多的历史余韵遗落在这片土地上;因为他们的先人选择依山为邻、择水而居,千年的文化积淀和传承,以及当年凭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依靠纺织业富甲江南一方的神话,足够让他们在瓯越大地的一隅上自豪。
“水纺宜山,梦织江南”,如今,在文化成为新一轮推进社会发展新动能的背景下,宜山规划的诗路文化带建设,将不断地挖掘诗路文化,打造诗路景观,充分发挥宜山历史文化资源,将诗路文化带串起宜山的古往今来,助推诗意大花园建设。
“走过一条河,穿越一千年”,宜山就是这么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以“花园小镇·水漾人家”为目标,宜山铆足干劲进一步打造“诗画宜山”大花园,多措并举建设“美丽大花园”“诗意大花园”“运动大花园”,让“诗画宜山”底色更足、诗意更浓、景致更美!这就是宜山,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千年的文脉传承,以及一群勤劳智慧的人民和独特的产业优势,千年古镇宜山,未来发展必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