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兴市南湖区中心医院建设分院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捆扎钢筋、浇筑水泥,一座医院的雏形已缓缓呈现。而这座医院的“成长”,与嘉兴市人大代表蔡光圻紧密相连。
“接地气的民声,才是最直白的。”2007年至今,蔡光圻连任四届嘉兴市人大代表、三届南湖区人大代表。他把大部分的空余时间用在了走访调研、接待选民上。他广泛听取民生诉求,积极建言献策,多年来,提交议案建议100余件。
十年坚持,破未解之困
“18年履职之路,我深切地体会到,人大代表既要敢于为群众说话,又要善于为政府谋划,为社会的长远发展建言献策,而其中最关键的,是坚持!”看到正在建设的南湖区中心医院建设分院,蔡光圻深有感触。
南湖区建设街道位于老城区,辖区总面积2.55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2.7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已超1万人,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街道之一。原先的建设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用房仅400多平方米,是南湖区唯一一家硬件未达标的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老百姓要求改造的呼声强烈。
人大代表也先后提出不少解决卫生服务中心用房问题的建议,可在繁华的市中心,找一处能落地、沿街又宽阔的地方谈何容易?
“公司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我们也应当尽一份社会责任。”最终,蔡光圻决定投资1000多万元对自己经营的公司的旧仓库进行改造,并将一半面积低价租给建设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2015年10月,建设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正式搬迁,使用面积扩大至1540平方米。不过,考虑到现有用房的租赁性质以及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的趋势,蔡光圻持续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和后续发展建言献策,先后提出《关于充分利用政府空闲资源解决建设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场所问题的建议》《关于利用南杨路地块建成南湖区建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院)的建议》《关于我市南杨路闲置地块加快处置和有效利用的建议》《关于中心城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的建议》等。
经过10年锲而不舍的奔走呼吁,建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项目终于“一锤定音”。在南湖区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经代表票决,该项目被列入2023年度南湖区民生实事项目。
服务民生,为人民代言
为了更精准掌握民情、集中民智,让所提建议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蔡光圻坚持做到“四个勤”:勤于动脑、勤于动腿、勤于动耳、勤于动手。
蔡光圻关心中心城市品质提升,他深入基层听“百家言”,反复思考、深入研究,提出《关于优化主城区停车位资源,提振商业氛围的建议》《关于金融街(斜西街)品质提升的建议》《关于完善城市公园(南秀公园)建设的建议》。
他关注城市交通发展,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高架快速路网建设的建议》《关于优化调整高铁站至市区公交线路的建议》。
他关心民生保障,提出《关于市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建议》。他也关心环境保护问题,提出了《关于加强重点企业污染整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的建议》《关于加大城市汽车尾气排放监管力度的建议》。
……
这些建议均不同程度地被有关部门采纳,在推进城市建设、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00+”,成了蔡光圻的履职名片。
此外,蔡光圻坚守初心投身公益,主动揽责暖心回报社会。他是浙江省首批希望工程志愿者。2001年以来,他的公司与南湖区枫杨社区、南杨社区等社区结对,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捐助总额达数百万元。公司在嘉兴学院设立“嘉信医药奖助学金”,与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签订捐赠协议,资助了近千名品学兼优的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实现人生梦想。
“只有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蔡光圻说。
策划: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研究室
来源:嘉兴市人大、南湖区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