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1月13日电(汪恩民)浙江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浙江省政协常委、民建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浙商创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越孟建议:“提升政府产业基金的使用效率,发展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进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科技创新与地方产业升级之中。”
1月1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浙江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杭州开幕。图为第一次全体会议现场。中新社记者 吴君毅 摄
当前,政府产业基金普遍存在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政府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难,子基金募集到位率低、对子基金考核要求过于严苛,缺乏“容错机制”等方面。
为此,陈越孟希望有关部门能提高产业基金出资比例,推动多元化投资主体协同发力。“首先,应建立省市县联动机制,按照市场化原则相互参股基金,通过提高省市级政府产业基金对区域分母基金及子基金的认缴出资比例上限,减轻子基金管理人募资压力,降低社会资本募资难度。其次,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与市场化投资机构合作,推动多元化风投资金发挥差异化作用。”
在此基础上,他建议完善基金考核机制,提高基金容亏率,为基金管理人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构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风投文化氛围。同时,有关部门应出台基金管理人尽职免责政策,为基金管理人提供更加明确的法律保障和操作指引。
“我们要平衡好短期回报与长期价值。比如短期内发展较好的项目和子基金,允许政府产业基金通过让利条款回购退出,以有利于加快财政资金循环,再次作为耐心资本投入到新项目中。”陈越孟认为,浙江还可以对满足条件的创业投资机构,按实际投资损失金额的一定比例给予风险补贴。
“我们应降低或取消子基金返投比例要求,吸引更多的优秀管理机构和社会资本到浙江投资,同时建立长期投资的评估激励机制,以长期主义方式支持产业发展。”陈越孟补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