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1月14日电(汪恩民 曹丹)浙江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王建国建议,构建教科人一体化下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浙江正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致力于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在此背景下,浙江高校积极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新路径。然而,王建国在调查中发现,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目标“片面化”倾向,内容与途径难以适应“时代节奏”,校企、校地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短期主义”等难题。
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王建国。受访者供图
对此,王建国提议,要构建“分层发展+分类培养”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导向+交叉融合”的高能级学科布局。
“在培养模式上,我建议研究型高校应积极探索工程教育的贯通与交叉;应用型高校应面向科技、产业和社会发展,着力培养应用管理型工程人才;技术型高校则可结合地方特色,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王建国建议,在学科布局上,要加强课程与岗位能力的有效衔接,促进学科集群和交叉发展。
在产教融合方面,王建国建议探索“制度完善+深度参与”的模式,通过加强立法研究与制度建设,完善研究生培养、企业用工等制度,形成系统性制度体系。
“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与权益保障机制,有效解决产业学院法人地位不明确、市场运营机制缺失、产权关系界定不清等难题。”王建国说。
对于深度融入地方产业转型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单位,王建国建议,应尽快形成“因地制宜+多维评价”的科学考核机制,完善评价体系,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企业孵化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评价,破除专业研究生“唯论文”的单一考核方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