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1月14日电(林波)在高质量发展中,如何加快缩小“三大差距”?
“做好‘强村’‘兴村’‘融合’三篇文章。”1月14日,在浙江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中,浙江省政协常委,民进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杭州市委会主委,杭州市科技局局长楼秀华代表民进浙江省委会发言时表示,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省需以“千万工程”为牵引,一体做好“三篇文章”,加快缩小“三大差距”。
浙江省政协常委,民进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杭州市委会主委,杭州市科技局局长楼秀华代表民进浙江省委会发言。 民进浙江省委会供图
“八八战略”实施20多年来,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37缩小到1.86,地区居民收入最高最低倍差缩小到1.58。
浙江省如何以“千万工程”为牵引,推动共同富裕?
众所周知,20多年来,“千万工程”深刻地改变了乡村的发展理念、产业结构、公共服务、治理方式以及城乡关系,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改变了亿万农民面貌。
据楼秀华介绍,当前发展中卡点、堵点问题主要有产业薄弱导致县域发展不强、人才短板制约乡村持续兴旺、服务差异影响城乡有效融合。
例如,在人才短板上,目前有关返乡创业的政策支持不足,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也不多。很多返乡创业者特别是初创青年对农业产业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的特点和风险了解不够,时常受挫。
对此,楼秀华代表民进浙江省委会建议产业强城,以特色产业牵引县域发展;人才兴村,以青年入乡赋能乡村振兴;服务融合,以共富目标配置公共资源。
在产业强城上,加强产业规划,打造特色县域产业体系,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重视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等。
在人才兴村上,楼秀华表示,可以设立青年入乡发展政府引导基金,深化涉农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提高返乡创业培训的精准性,“推动地方政府与农业类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创业导师团队,向入乡青年创业者培训创业技能、讲解相关政策,为青年入乡发展提供技术指导、经营诊断和跟踪服务”。
在服务融合上,民进浙江省委会则建议以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为牵引,加快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深下沉”;分层分类完善公共服务标准,让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高品质基础服务;建立公共服务流动体系,聚焦山区海岛群众高频需求,打造集供销、急救、送药、代购、物流等功能为一体的乡村公共服务流动服务体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