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1月15日电(邵燕飞 傅飞扬)郡县治,天下安。全国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是中国发展活力与韧性的生动体现。1月15日,在浙江省两会期间,县域高质量发展成为人大代表热议话题。
1月14日,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张斌 摄
浙江省人大代表,丽水龙泉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国锋表示,近年来,当地始终紧紧围绕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和做法,一体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加快缩小“三大差距”。
冬日时节,走进龙泉市宝溪乡溪头村,青山环绕、古韵悠长,游客体验制瓷之乐的欢声笑语不时传出。2024年11月,拥有1400余年历史的溪头村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登上全球舞台,成为龙泉高质量统筹村镇建设的缩影。
“我们在‘兴村’的路子上,立足不同村庄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建设条件,坚持‘一村一方案’,让每个村庄具有独特的人文气质和发展个性。”王国锋说。
如其所言,20世纪末期,溪头村木头、瓷土等产业兴旺,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导致村庄环境恶化,外人避之不及。
在此背景下,当地全力推进“十美”行动,通过以“拆”破旧局、以“建”焕新颜、以“治”抓保护三大手段,彻底改变了村庄整体环境。
同时,溪头村秉承“一个人干不过一群人,一群人干不过一村人”的干事创业理念,把村庄发展要做的事变成老百姓想做的事,把村民想干的事变成村干部要干的事,形成了“一村人”工作法——大家群策群力深入挖掘和提炼村庄个性,在“多规合一”的基础上,科学编制有内涵、接地气的村庄规划,开展因地制宜又具有创意的项目建设。
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而打通城乡之间要素流动通道,促进以城带乡、城乡联动正是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为此,如何把高山、远山、深山的人口搬迁到城里,让农村的土地、农房等闲置要素流转起来,成为龙泉一直以来思考和破解的问题。
龙泉市一景。龙泉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我们大力实施‘大搬快聚 富民安居’工程,加快打通农民下山进城、产业上山发展的双向通道,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发展。”王国锋如是说。
搬得下来,也要住得下来。王国锋介绍,他们建立了“易居通”大搬快聚全生命周期服务系统,精准锁定搬迁农户就业需求,及时跟进就业咨询、培训、招聘等服务,积极推出共富工坊、企业结对、创业导师等就业帮扶模式,让搬迁农户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近几年当地搬迁民众实现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
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提升县城承载能力,支持县城发展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培育一批农业大镇、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
王国锋表示,下一步,龙泉将坚持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大力实施“1+3”产业链培育工程,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并围绕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精密制造、健康医药等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全力招引一批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的优质项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