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陈桂秋:抢抓“240”政策先机 打造国际旅游枢纽城市
2025-01-18 23:02:57   来源:中新网浙江

  中新网浙江新闻1月18日电(汪恩民 蓝伊旎)浙江省两会期间,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浙江省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总顾问陈桂秋建议,抢抓“240”政策先机,加强区域联动,加强国际旅游与经济、文化、人才等多元联动,打造国际旅游枢纽城市,推动浙江国际旅游业高水平发展。

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闭幕会现场。张斌 摄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闭幕会现场。张斌 摄

  2024年12月,中国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外国人免签停留时间全面延长至240小时,旨在便利外国人出入境、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陈桂秋建议,抢抓“240”政策机遇,乘势而上强化杭州的国际旅游枢纽城市地位,推动浙江国际旅游业高水平发展,进而全面提升浙江发展格局。

  “充分发挥‘240’政策红利,不仅可以直接带动浙江旅游业发展,还可以通过国际游客充分展示浙江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及生态发展面貌,提升浙江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赋能招商引资及人才引进,并进一步带动浙江高水平开放。”陈桂秋表示。

  然而,当前浙江及杭州在打造国际旅游枢纽城市的过程中,仍面临国际旅游营销品牌形象待明晰、国际文旅产品开发缺乏文化深度、入境旅游服务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

  陈桂秋认为,杭州“Hangzhou,Living Poetry”的旅游品牌内涵较为抽象,不易被游客理解;新媒体运营策略也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推出更多具有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推广内容;在宣传上尚未形成合力,影响了杭州国际知名度的进一步提升。

  “虽然杭州已经突出了良渚、京杭大运河、西湖等文化元素,但在文化阐释、沉浸式体验以及发展型消费产品的开发上,在场景创新、业态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还有待提升,文化演艺项目的国际化程度上也需进一步提高。”陈桂秋指出。

  对此,他建议深入研究“240”政策对国际游客的拉动作用,深入分析国际客源地的市场动态,有针对性地推出适合“240”政策的标志性涉外旅游产品,凸显杭州“花园城市”的自然美景与“人文山水”的深厚底蕴,打响“东方诗意之城”“Living Poetry”特色口号。

  本次“240”政策涉及浙江六个口岸,上海四个口岸,江苏四个口岸。在陈桂秋看来,240小时免签,可以有较长的游线和较多的景区和城市选择,应当充分发挥长三角一体化协同优势,把江浙沪优质旅游资源串联整合起来,共同打响国际旅游黄金线。

  “可以积极与邻近国家如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的友好城市建立深层次、多领域的旅游合作机制,共同探索并开发一系列跨境旅游精品线路,构建更加开放的区域和国际旅游合作网络。”陈桂秋表示。

  同时,他建议加强国际旅游与经济、文化、人才等多元联动。具体而言,要充分利用国际游客的触媒效应,形成国际旅游与招商引资、商贸促进、人才引进、科技创新、文化交流等工作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赋能浙江改善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打造商贸枢纽和港航枢纽,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文化强省战略。

  “目前浙江及杭州国际营销经费不足,国际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小语种导游及专业人才匮乏。”陈桂秋指出,国际文化旅游营销推广的支撑上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

  为加大国际旅游销售推广力度,陈桂秋建议,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比如与国内入境头部企业合作,发挥好“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会址的作用,坚持组织年度杭州全球旅行商大会和全球旅行商入浙、入杭考察和踩线活动,持续参加国际著名旅展和拜访海外旅行商,做好海外现场推广等。

  “浙江及杭州应站在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到入境商旅市场对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发展多元推动的重要性。”陈桂秋进一步提出,浙江应强化商旅战略定位,深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东南亚市场潜力,加强政策引导与合作机制建设,通过主题化的旅游产品与文化活动,吸引更多游客走进浙江、重访杭州。(完)

[编辑:马牧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