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4月19日电(董易鑫)伴随着古琴曲《流水》的韵律,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中心小学、位于保加利亚的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的学生们在北京时间4月17日,用云端连线的方式交替诵读《三字经》。
4月17日,两国学生用云端连线的方式交替诵读《三字经》。(五乡镇官方供图)4月20日是联合国发起的“联合国中文日”。近年来,全球“中文热”持续升温。《三字经》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启蒙读物,因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成为不少外籍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现场,保加利亚学生钟伟金(Stefan)用中文诵读“性相近,习相远”,讲述其含义——虽然每个人的本性相近,但由于受到不同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每个人的习惯和性格会变得不同;中国学生舒桐诵读了《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分享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当学生们读到《三字经》中的“稻粱菽,麦黍稷”时,开始分享起自己曾吃过的谷物。
保加利亚学生张吉星(Boris)用中文说:“班尼察(Banitsa)是保加利亚的一种传统馅饼,它就是用麦子做的。这个馅饼除了经典的奶酪馅,还可以做成别的味道,甜的、咸的都可以。”
中国学生袁泽楷介绍了何为孔融让梨,并发出会面邀请:“这个故事传递了谦让与友爱的美德,祝我们友谊长存。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欢迎你们来亲身感受。”
“我们希望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在双方孩子们心中种下文明互鉴的种子。”活动期间,五乡镇党委委员钱唯说。
不仅如此,近期,“蒙音音响”“甬行卷”等富有宁波鄞州文化特色的《三字经》系列文创将亮相保加利亚的亚洲文化节;8月,两地计划举行“中保《三字经》双语文化夏令营”,开展《三字经》线下推广等系列活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