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4月28日电(王逸飞 任肖意)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作为中国共同富裕的探路省份,浙江正不断推动绿色成为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底色。看该省的绿色发展之路,越来越多围绕再生水的探索是一个值得观察的切口。
再生水即中水,是指废水或雨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
关于加强再生水利用,浙江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如去年9月,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省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印发的《浙江省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工作方案》就提出,加快再生水生产和输配设施建设,积极谋划建设一批城市再生水利用项目。到2025年,全省各城市再生水利用率不低于20%,其中缺水城市不低于25%。这样的政策导向推动该省各地纷纷加速动作。

招宝山湿地公园一景。宁波市生态环境局镇海分局供图
当下,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湿地公园二期建设工程已初具雏形,以再生水为补给的生态公园正为城市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据悉,在推进二期工程建设过程中,当地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实现关键突破,通过新建3.5公里专用供水管道及新增2台30kW高效能水泵,再生水日输送量从一期工程的3000立方米提升至现在的6000立方米。经镇海污水处理厂深度脱氮技术处理后的再生水,水质稳定优于国家排放标准,持续满足湿地生态补水需求。
作为该工程的核心受益区域,招宝山湿地公园一期投用后,区域水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目前正在建设的二期工程利用再生水,预计每年可节约优质水资源220万立方米,相当于880个标准游泳池的蓄水量。项目不仅缓解了当地水资源紧缺的问题,节约的水费还为区域发展释放出更多资金活力,形成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向促进。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镇海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再生水系统这项“黑科技”加持,湿地生态功能持续增强。招宝山湿地公园内水体透明度明显提升,水生生物种类日益丰富,吸引越来越多市民前来观景休憩。再生水的利用也减少了污水排放对近岸海域环境的影响,促进了区域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在杭州,西湖区“之江净水厂—湿地—河网”再生水利用示范工程本月完工,这是该市首个再生水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可将生活污水变成可再次利用的再生水,预计每年可减少引水上千万立方米;在嘉兴,海盐经济开发区再生水资源网一期项目近期完成签约。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60万吨再生水的规模能力,用以满足当地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需求。
水的“重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浙江落地生根、不断推动发展质变的一个缩影。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高品质生态环境为支撑,浙江的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之路正步入新阶段,也值得更多期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