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6月13日电 (张益聪 何赛)近日,在台州开放大学实训楼201教室,一场校企共读、赋能成长的读书会成功举办。浙江南洋华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名企业中层管理者齐聚,开启了一场管理交流之旅。
“这次读书会正是学校赋能三大牵引性抓手攻坚年的缩影。”台州开放大学党委书记王焕斌介绍称,2025年以来,台州开放大学以联盟为纽带、人才为引擎、服务为触角,绘就产教城融合新图景,助力台州高质量发展。
日前,黄岩区平田乡的“万米罗幔杨梅长廊”一角。何赛 供图为产业提能注入“人才引擎”
“没想到,今年的订单量实现了翻倍。”日前,浙江某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机械臂翻飞,机床火花四射——生产出一车车空压机储气罐,运往各省市地方。
在行业大环境承压的当下,该企业缘何能“逆流而上”?上述企业董事长胡柳清认为,一是因为公司创新能力的增强,二是台州开放大学企创联盟的帮扶。
近年来,台州开放大学成立企创联盟,形成了包含先进制造型、地瓜经济型、乡村文旅型、国学研创型、直播电商型(播商创新型)等“五大创业模式”,为不同领域的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发展路径。譬如,“90后”学员打造网红文旅地标——“天空之城”,就是其中一个成功案例。
除了形成企业学习矩阵,在人才培养的“供给侧”,台州开放大学正在锻造一支“双师型”的黄金师资队伍。大国工匠邱卫明的车间课堂里,数控车床的嗡鸣与金属切削的火花,构成了最生动的教学场景。
“这不仅是教育服务,更是新的产业经济增长点。”台州开放大学老年学院院长丁亚萍介绍,面向未来,学校正勾勒老年教育的“三极增长图”——康养中心、艺术中心和银蓝中心(技能提升),并建立起相应的企业资源联盟生态。
近三年来,台州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年均保持1.6万人次以上规模,非学历教育突破2万人次,形成职业教育、老年教育、社区教育与终身学习服务四大平台矩阵,将教育链深度嵌入产业链,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输送“人才血液”。
为乡村振兴铺就“教育底色”
蓝天之下,每一株杨梅树都住进了防蚊挡风的白色“蚊帐”内。连日来,黄岩区平田乡再现“万米罗幔杨梅长廊”,成为台州开放大学智力助农的缩影。
“高山杨梅预计7月1日正式上市。”作为台州开放大学农创联盟领衔专家,黄金道创新提出了“东魁杨梅单树罗幔栽培技术”,并通过身体力行的“科普”服务,带动周边种植户上千人,共同打造杨梅精品生产线、山区果农致富线。
“乡土专家”教村民们科技致富,这是台州开放大学为乡村振兴铺就“教育底色”的生动案例。
“学校创新组建农创联盟,还特意分设农村运营、农业科技、农人培训、农品销售、农企品宣五个服务队,持续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就是想让新时代教育的活水在田间地头流动。”台州开放大学农民学院院长王辉说。
早在2018年,台州开放大学就挂牌台州乡村振兴学院,开展“百千万”行动——“百名导师联百乡助共富、千名村干部素养提升、万名农民大学生助推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共为台州市各地培养大学生2.7万人,为各地乡村振兴培养了大量基础领军人才。
2024年12月,台州开放大学牵手仙居县和天台县,围绕其中四个带“溪”的乡镇,完成了“天仙配”。自此,台州开放大学的“共富方程式”里,“高校+乡镇+联盟+共富主体”的全产业链模式正在书写新答案。
日前,台州市某社区居民参与“快乐带娃操”课堂。何赛 供图为城市提质织密“服务网络”
近日,在台州市某社区,61岁的李阿姨,踩着《桃花朵朵开》的节奏灵活转身。谈起参加“快乐带娃操”课堂的感受,她表示:“娃也带了,舞也跳了,大家都很开心。”
在台州开放大学、葭沚成校和社区的合作下,这支平均年龄50岁以上的“奶奶团”,正在颠覆传统隔代养育模式——课堂将广场舞活力与亲子互动趣味融合,通过改编热门健身舞、嵌入亲子游戏元素,让带娃场景从“看管式”转变为“共玩式”。
“‘快乐带娃操’广受好评,我们其他的课程也是通知一出,名额瞬间被抢空。”台州开放大学终身教育服务与研究处处长翁华君介绍称,学校的青蓝夜校、和合夜校等覆盖了从智能手机使用到烘焙技艺等多元需求,成为民众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平台。该校仅老年教育班一年就开设100多个班,服务超过3000人次。
交通出行向来是品质生活的关键一环。台州开放大学交通志愿队的“荧光绿”,如今已成为城市文明的流动风景线。学校组织的200名师生志愿者,在早晚高峰协助交警疏导交通的同时,还开展“文明出行”宣讲。通过“教育实践+城市治理”的模式,助力台州城市精细化管理。
从隔代养育的创新课堂,到覆盖多元需求的夜校服务;从交通治理的志愿实践,到城市文明的细节浸润,台州开放大学正以教育资源整合为纽带、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编织起一张融合“服务供给、教育赋能、城市治理”的立体网络,夯实着城市品质生活的根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