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赵云:以社区参与激活世界文化遗产空间
2025-06-14 16:50:10   来源:中新网浙江

  中新网浙江新闻6月14日电(鲍梦妮)“接下来,我们要探索更高一层的理想状态,即世界遗产的空间如何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13日,“联动与共享——世界文化遗产创新发展对话”活动在杭州举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主任、研究员赵云作主旨演讲时表示,世界文化遗产空间以遗产为连接,聚集物理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当下其最关键的发力点是社区参与。

赵云作主旨演讲。 主办方供图赵云作主旨演讲。 主办方供图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曾提出“诗意的栖居”,即以桥连接,聚集天空、大地、诸神和人的四元空间。赵云发现,杭州的世界文化遗产实践着这一理念,例如良渚古城遗址中“境”的概念,正是“精神的圣地”。

  社区是物质遗存的继承者、无形价值的所有者、现代保护体制中遗产的权利所有者或利益相关者。当下应如何发力,令社区参与激活世界文化遗产空间?

  “一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识别、认定和综合保护,二是与博物馆一同致力于教育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赵云举例,杭州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实现“居住—文化—经济”功能的有机叠合,中国刀剪剑博物馆等博物馆与京杭大运河共同构建价值阐释与展示体系。当地还有经济补偿平衡保护限制和鼓励外迁的补偿措施,均为以社区为核心塑造遗产空间提供经验。

  而在宁波,商场、街角出现的“一平米的博物馆”,通过设置遗产微型阐释点,让游人在不经意“邂逅”珍贵藏品。赵云建议,要以社区为关注点和着力点,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博物馆资源,识别地方价值,实现地方价值与突出普遍价值话语的整合创新,同时突出研究和教育,优先面向本地社区的知识体系和精神需求。

  遗产保护亦是交流。选择保护什么、如何保护、如何向公众展示,体现了各代人有关遗产保护意义的不同见解。

  “历史发展上,一座城市的遗产肯定有验证意义和共同的历史价值。若基于突出普遍价值意义考虑这个问题,可能会得到更深层次、更高级的回答。”赵云以杭州的水遗产为例分析,西湖体现了中国山水美学,京杭大运河是世界最长、最古老的运河,而良渚本意即“美丽的水中之洲”,三者联动产生了新的普遍价值。“若以主题为纽带开展遗产联动,我想更加值得关注和探索。”

  据统计,截至2024年,世界遗产总数达1223项。“所有的世界遗产都可以基于此身份,用共同的话语提议对话,最终目的不仅是分享知识、经验,更是共享责任,传承多样文化。”赵云认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认知、保护理念与方法为系统性保护提供了诸多理论基础和政策参考。

  “中国已有的实践为全球议题提供了重要经验和继续创新的可能,浙江经验、杭州模式不可或缺。”赵云说。(完)

[编辑:马牧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