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6月23日电(胡丰盛 嘉轩)6月21日,浙江嘉兴迎来红船精神提出20年的重要历史节点。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发表《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一文,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嘉兴将这一精神密码熔铸为城市灵魂,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航程中,以创新为楫,以奋斗为帆,以奉献为锚,奏响“革命红”与“发展潮”的时代交响。

浙江嘉兴南湖湖心岛,少先队员们在红船旁合唱。王振宇摄
破浪长三角
今年6月8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标志性工程——方厅水院迎来首场国际盛会“2025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这座横跨沪苏浙两省一市交界处的“四合院”,不仅是长三角一体化的物理纽带,更成为制度创新的时代符号。
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域的房建项目,方厅水院的建设无现成路径可循,建设过程面临流程不统一、标准不一致等难点痛点,经过上海青浦、江苏吴江和浙江嘉善三地各个部门协同,创新采用“六位一体”审批新模式,将原本需要多地多部门盖章的烦琐流程,简化为“一个文件一个章”,为国内其他毗邻区域跨域项目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制度创新的“化学反应”被持续激发。从推进太浦河上的联合治水,到实现跨区域排污权交易,再到深化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据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最新统计,5年间这里累计形成15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52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晨光初现方厅水院,联合河长巡河的脚步惊起白鹭翩跹,科创人才坐高铁穿梭于沪嘉杭之间……嘉兴正以红船精神为引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书写着新时代的答卷。
扬帆数字潮
当“乌镇之光”超算中心以181.9千万亿次/秒的算力点亮数字星空,这座枕水而眠的千年古镇已悄然将“算力”镌刻为新时代的发展符号。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落户,犹如在嘉兴埋下数字文明的基因种子——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以8.1%的增速领跑浙江省,4个万卡算力集群构筑起嘉兴的数字新基建。
从车间到农田,从港口到市场,“数字+”与“+数字”的双向赋能,正重塑着产业格局与生活方式。
在制造业的深水区,“数字+”正催生着颠覆性变革。新凤鸣的5G智慧工厂里,7微米细如发丝的化纤长丝在高速生产线上飞驰,5G巡检机器人以0.2秒的响应速度精准捕捉飘丝瑕疵;在桐昆集团的智能立体仓库中,无人搬运车穿梭其间,AR眼镜让设备参数一目了然。
“+数字”的魔法同样在重塑传统产业基因。平湖的“智慧农场”里,一台台无人收割机在麦田里穿梭自如,北斗导航与多光谱成像技术让每台农机都成为“会思考的铁牛”。而在服务业,不少专业市场也构建了“云品+云播+云仓”一站式电商服务链,带动本土毛衫等特产走向全球。比如洪合的“云上毛衫城”构建起从3D虚拟打样到跨境直播的完整数字贸易链,一件毛衣从设计到在中东地区上架最快只需72小时。
启航新时代
高质量发展既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长远发展的战略抉择。从培育高附加值产业集群到锻造高竞争力市场主体,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实践到绘就惠民共享的发展图景,嘉兴这片红色沃土在红船精神引领下,将高质量发展的宏大叙事转化为生动实践。
在这里,创新引擎驱动未来产业强势崛起。蓝箭航天自主研发的“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成功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试验,在浩瀚苍穹刻下嘉兴的商业航天印记;浙江金连接科技攻克0.05毫米芯片测试探针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在这里,传统动能焕发转型升级蓬勃生机。“亩均论英雄”改革持续深化,让低效用地绽放发展新活力;从纺织服装到智能家居,从五金机械到绿色建材,“老树新枝”的转型故事不断书写;华益股份的高端麻纺产品赢得国际奢侈品牌青睐,敏实集团、卫星化学等龙头企业完成从本土标杆到世界级企业的跨越。
在这里,绿色实践绘就可持续发展新图景。秦山核电站“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年发电量超520亿千瓦时,为东部沿海注入清洁动能;中国南方首个核能供热项目温暖海盐千家万户,年减排二氧化碳2.4万吨;核能制氢、同位素医疗等创新应用,让“国之光荣”在新时代绽放异彩。
在这里,发展成果转化为可感可及的民生温度。构建“10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教育供给跑出“嘉速度”,以每年新建一所优质高中的力度,3年新增学位7800个;医疗升级打出组合拳,长三角国际医学中心总医院启动建设,上海、杭州三甲医院名医在嘉兴常态化坐诊。从“低收入家庭厨卫改造”到“中小学生免费游泳培训”,从“智慧养老助餐”覆盖全域到“社区托育点”破解带娃难题……二十年春华秋实,二十年薪火相传,红船精神在一个个实践中不断焕发新的时代内涵——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续写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