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浙江高校团队暑期探寻古树名木历史文脉
2025-07-17 23:18:08   来源:中新网浙江

  中新网浙江新闻7月17日电(曹丹 陈胜伟)近日,浙江农林大学500余名师生组成20多支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全国各地寻访古树名木,开展一场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寻根之旅。他们通过实地考察、走访调研、参观纪念馆等方式,探寻古树名木背后的历史文脉与乡村振兴密码。

近日,浙江农林大学在各地寻访古树名木。(浙江农林大学供图)

  近日,浙江农林大学在各地寻访古树名木。(浙江农林大学供图)

  “古树是看得见的乡愁。每一圈年轮都是历史的刻度,而我们正用青春续写新的刻度。”实践团成员林嘉怡在日记里写道。

  在浙江省金华市傅村镇畈田蒋村,林嘉怡和团队寻访了艾青故居内的两棵千年古樟树——“父母樟”。这两棵古树不仅是诗人艾青笔下的“土地深情”象征,如今更成为当地“古树+诗歌+红色”旅游线路的核心景观。

  在金华市源东乡东上叶村,林学专业学生周婕和团队发现,一棵217年树龄的古樟树被村民视为“镇村之宝”。周婕说:“古树名木是活着的文物,记录了生命与历史的演变,更与红色记忆、文化诗意交织出乡村振兴的画卷。”

  实践中,师生在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基金会和学校专家指导下,为多地古树“把脉开方”。

  在衢州市开化县金星村,他们针对千年古银杏的空腹、碳化、根系受损等问题,提出仿生支撑加固、树洞处理等方案,并建议结合文化挖掘实现可持续保护。

  据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基金会负责人胡祖吉介绍,全国现有古树名木508.19万棵,浙江占27.5万棵。随着《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施行,科学保护有了新指引。

  浙江农林大学成立了古树名木保护研究院,在衰老诊断、树龄鉴定、病虫害防治等领域取得突破,成功繁育普陀鹅耳枥等濒危物种,并为全国古树抢救性保护提供技术支持。(完)

[编辑:孙妮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