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7月30日电 (张益聪 徐梦瑶)近日,浙江金华永康市水土保持空间管控试点项目圆满通过验收,并被纳入2024年浙江省水利厅的农村水利与水土保持领域改革创新试点。

验收会议现场。徐梦瑶 供图
科学分区:全域管控“一张蓝图”
永康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试点工作因地制宜构建以“水土流失风险区”为基础、“特定管控区域”为补充的立体化分区管控体系。
一方面,试点工作精准绘制风险画像,依据自然地理条件、人类活动影响及潜在流失风险,将全市划分为高风险区(生态保护红线、陡坡地、水源地核心区等)、中风险区(缓坡地、河道缓冲区等)和低风险区(平缓地带)三大类。
另一方面,试点工作靶向聚焦功能场景,在风险区基础上,识别并划定水源涵养区、休闲旅游区、生态公益区、生态产品增值区、基础预防区五类特定管控区域,叠加实施更严格的保护与发展要求。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永康通过科学构建水土保持分区管控体系,以“差异化、精细化”管理“一张蓝图”绘到底,为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永康样板”。
分区施策:精准发力“三个提升”
此次试点验收的核心成果包括,成功实现水土流失监管效能、区域生态功能、协调发展动能“三个显著提升”,且集中体现在差异化的分区管控策略。
针对高风险区,试点工作遵循“严管严护”原则,执行“避让优先、提标严管”策略。对于所有项目严格限制准入标准,如果确需建设则提高防治标准,并采用先进工艺减少破坏;对大中型项目,实行“全覆盖检查+全过程监测”。
在中风险区,试点工作采取“防治并举”,推行水土保持乡村建设与“放管服”改革。具体而言,对点状项目实行“多评合一”和告知承诺制,简化审批流程;同步强化信用监管,现场检查率超30%。
面对低风险区,试点工作则常态化开展“放管结合”。“我们实施备案制管理,减少行政检查50%。”试点工作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建立柔性执法机制——轻微问题教育免罚,屡犯企业纳入信用“两单”管理。
叠加守护:区域划分“功能巩固”
在分区管控基础上,上述试点工作还对五类特定管控区域实施“双重防护”。其中,水源涵养区严禁无关建设,守护供水安全;休闲旅游区严控开发强度,保护自然景观;生态公益区强化保育,提升森林质量与碳汇;生态产品增值区按风险等级精准施策,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基础预防区强化项目避让论证与高标准防护。
“这些叠加措施有效维护了特定区域的核心生态、文旅和生产功能,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持续增强。”会后,永康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试点验收通过标志着永康水土保持工作进入空间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的新阶段。
下一步,永康市将持续深化分区管控成果应用,不仅强化体制机制保障,还将在深化常态监测的同时,广泛开展水土保持宣传,努力将永康打造为水土保持空间管控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杆城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