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8月15日电(黄彦君)当指尖轻捻起裁好的布条,当年轻的目光与百年盘扣手艺温柔相触,一场关于传承的故事正在观音堂非遗工坊悄然铺展。
日前,浙江外国语学院与浙江理工大学的学子们走进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湖笔小镇,在志愿者老师指导下,亲手体验这门古老技艺,与盘扣展开深度对话。

手工老师示范盘扣制作。善琏镇供图
工坊内,盘扣制作的热闹气息扑面而来:琵琶扣沉稳大气,似藏着岁月厚重;蝴蝶扣灵动翩跹,仿佛即将振翅飞走;菊花扣层层叠叠,绽放手工细腻;一字扣简约雅致,于素净中见风骨。每一件都是匠人巧思与时光的结晶。
“盘扣是中国服饰的点睛之笔。”老师边示范基础结打法边说,“这小小的扣子,藏着中国人对对称美学的追求,更有毫厘间的严谨结构。”

青年学子体验盘扣制作。善琏镇供图
穿针、引线、打结、盘绕……看似简单的步骤实则极考验专注力。有同学制作“琵琶扣”时,单穿线就反复调整十几次才成功。“原来奶奶衣襟上的盘扣,背后有这么多功夫。”一位学生揉着发酸的手指感慨,眼底满是敬佩。
老师不仅传授技法,更讲起盘扣里的文化故事。“以前姑娘出嫁,母亲会提前三月备彩布,亲手做‘并蒂莲’盘扣缝在嫁衣上,每针每线都藏着牵挂与祝福。”这些带着体温的故事,让学生手中的丝线仿佛有了生命,流转间多了份郑重。

青年学子体验盘扣制作。善琏镇供图
这场非遗体验中,学生们学会了手艺,更触摸到传统文化的肌理。丝线缠绕的不仅是盘扣的形态,更是跨越时空的文化连接。相信年轻的力量会让盘扣常新,让这门非遗技艺的光芒在更多人心中闪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