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8月18日电(奚金燕 庄卫东 章培蕾)盛夏的浙江永康,热浪翻涌。浙江交通集团永康东站货场内,钢轨被烈日炙烤,一群身着深蓝工装的铁路司索工顶着酷暑,在滚烫的集装箱与轨道间穿梭,用汗水确保物流大动脉的顺畅运行。
熊道亮是其中一员。他的工装早已被汗水浸透,衣领和后背晕开大片深色汗渍。“今天这步数,肯定又超两万了。”他抬手擦了擦安全帽系带勒出的汗痕,甩落几滴汗珠。作为永康东站的司索工,他和同事们的职责,是将一个个沉重的集装箱精准吊装到指定位置。

熊道亮检查作业细节。金温铁道公司 供图
入伏以来,海铁班列的发送量如气温一般攀升。永康东站优化现场作业方案,干两头、歇中间,最热的午间时段给予工作人员充分的休息,把效率压在清晨和夜晚。可即便是清晨,太阳一出来,货场仍成了“桑拿房”。熊道亮和同事们却丝毫不敢松劲:集装箱的角件是否完好、箱门是否关紧、锁具是否卡牢……每一处细节都要反复查验。
真正考验技术的,是吊装时的“毫米级”操作。“吊钩左移3厘米!”在门吊轰鸣声中,熊道亮手势果断利落。他紧盯着悬在半空的集装箱,当箱体距离锁头约120毫米时,立即示意悬停,双眼如同尺子般精确测量,直至确认角件与锁头完全咬合,才下达落箱指令。这样的精准操作,他每天要重复上百次。

集装箱起吊。金温铁道公司 供图
千钧重的集装箱,只要角度偏一点,就可能撞坏锁具,引发一系列影响。但卸车时的“毫厘战”更让人捏着汗。熊道亮的目光像焊在了集装箱角件上,死死盯着它与FTR锁脱离的瞬间。汗水糊了眼,就用袖子狠狠一抹;阳光晃得睁不开眼,就偏着头从眼角的缝隙里瞅。“三次点动试吊,一次都不能少。”起升高度、角件状态、脱离角度……每一个数据都要刻在脑子里,直到确认角件与FTR锁完全脱离,他紧绷的肩膀才敢微微放松,“这活儿,拼的就是细心和耐心。”
正午刚过,货场热浪更盛。熊道亮解下水壶,猛灌了几口凉水。他下意识地将手掌拍在刚吊装好的集装箱顶上,一股灼热感瞬间传来。“这箱顶,少说有50℃,摸久了真受不了。”但看着眼前整齐码放的集装箱,想到班列能按时发车,他黝黑的脸上露出朴实的笑容。
在永康东站,像熊道亮这样的司索工共有12名。他们每天要完成约300个标准集装箱的吊装任务,保障海铁班列的高效运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他们以每一次毫米级的精准操作和湿透的衣背,在烈日下默默守护着物流通道的安全与畅通。
高温仍在持续,货场里的吊装作业从未停歇。司索工们的身影,连同那些被晒得发烫的钢轨,共同构成了中国物流网络坚韧不拔的基石,稳稳托起南来北往的货物,也托举着经济血脉的奔腾不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