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浙江城铁线网“神经外科医生”:毫厘之间筑牢安全线
2025-08-20 23:07:40   来源:中新网浙江

  中新网浙江新闻8月20日电(奚金燕  曾文俊  李泽超)立秋已过,暑热未消。当城市在闷热的夜色中渐渐沉寂,末班列车驶回车库,车站卷帘门缓缓落下,一天的运营告一段落。对于浙江交通集团杭海城际的信号维修员来说,他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道岔,如同轨道“神经系统”的关键节点,精准引导着列车运行的方向,由转辙机、外锁闭联结零件、基本轨、尖轨等关键部件组成,其状态直接影响行车安全。这一“神经枢纽”一旦出现故障,可能导致列车停运,信号维修员必须利用列车停运的宝贵时段——通常是凌晨0:10至4:00这不足4小时的“天窗”时间,来开展“手术”,维修及消除设备隐患。

信号维修员进行道岔缺口测量。浙江交通集团 供图

  信号维修员进行道岔缺口测量。浙江交通集团 供图

  “开会了!开会了!”信号工长的命令打破了值班室内的宁静,晚间道岔检修工作拉开序幕:“今晚的任务是对道岔进行检修维护,一组人员和我进行道岔检修;另一组负责设备周边环境检查及滑床板、杆件等部位的涂油润滑……”当天的“手术器械”早已准备就绪,作业内容、安全注意事项被完整记录在施工交底单上,如同详细的“手术方案”。

  凌晨00点03分,施工清点获批后,团队清点好工器具“全副武装”直奔目标道岔。尽管“手术”尚未开始,维修员额角的汗水已悄然渗出,头灯的光束刺破区间的昏暗,倾泻在尚有余热的钢轨上。

  信号工长张溢焌半蹲在尖轨与基本轨的结合处,指尖轻轻抚摸着缝隙,如同医生检查病患的关键部位:“你们俩看这儿,宏观密贴怎么样?”信号维修员李泽超凑近仔细观察:“目测密贴良好,小于1毫米,没有肥边,尖轨也没有爬行迹象。”张溢焌点点头,随即拿出塞尺和专用量规:“标准不能靠看,量一量才踏实。”精准的测量数据很快验证了他们的判断——宏观密贴≤1mm,符合标准。

工作人员进行设备涂油。浙江交通集团 供图

  工作人员进行设备涂油。浙江交通集团 供图

  道岔机械部件的可靠动作离不开充分的润滑,定期油润检查能有效减少活动部件的磨损,防止因干涩导致的卡滞,确保道岔转换灵活、锁闭到位。维修员用注油枪对准外锁闭装置上的锁钩孔、杆件、滑床板等关键部位进行精准注油,确保油润良好,如同为“神经节点”注入润滑剂。

  转辙机合盖时发出的“喀嗒”声,宣告着又一项“诊疗步骤”的完成。张溢焌站起身,看了看四周仍在埋头苦干的同事们:“大家再加把劲,确保这几组道岔都能‘体检’合格!”“收到!”维修员们的回复在寂静的铁轨上回响。维修工具在他们被汗水浸湿的手套间飞快传递、切换,如同精密的外科手术器械在医生手中灵活运用。

  经过近4小时的连续奋战,这群“神经外科医生”顺利完成了40个关键润滑点的细致检查与补充润滑作业,同时高效完成4组道岔的全面检修。夜幕下,他们在区间内穿梭的忙碌身影与头灯闪烁的点点光亮交相辉映,宛如守护杭海城际平稳运行的灯塔。正是这些轨道人夜以继日的坚守与付出,为城铁线网的“神经系统”保驾护航,也为民众的安全出行筑牢防线。(完)

[编辑:孙妮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