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8月22日电(奚金燕 李琴 曾炫铭)22日凌晨四点,海风咸湿,乐清湾大桥仍笼罩在夜色之中。浙江交通集团玉环拯救大队巡检员彭龙宇已整装完毕,一丝不苟地检查巡查车的胎纹、刹车和救援设备。“车子是我们的‘战友’,只有它状态好,遇到突发情况才能抢时间。”这样的动作,他已重复了六年。
自2018年9月通车以来,乐清湾大桥已安全承载约3200万辆车流,成功处置各类突发事件27000余起。在这组数字背后,是彭龙宇和他的同事们以“四班三运转”模式24小时不间断的坚守。
2015年5月,彭龙宇成为乐清湾高速公路指挥部的一名驾驶员。彼时大桥尚未通车,他便带着对家乡发展的期待投身建设:“高速的建成能带动家乡经济,哪怕只是个普通驾驶员,也要在安全前提下快一秒是一秒。”这句朴素的话,成了他多年来的行动准则。从参与大桥建设保障,到如今加入拯救大队守护大桥通行安全,身份虽变,但他对“责任”二字的坚守从未改变。

彭龙宇清理高速边坡排水孔。浙江交通集团高速公路台州管理中心 供图
彭龙宇的巡查日志上,密密麻麻记着细节:“7月12日9时,K232+300处桥面有抛洒物(纸箱),已清理。”“8月3日15时,K241+100边坡排水孔堵塞,联系养护组处理。”……就连同事眼中“不起眼”的桥面裂缝、护栏螺丝松动,他都要拍照标注,跟踪整改结果。在他的带动下,班组里的年轻巡查员也养成了“眼勤、手勤、脚勤”的习惯,辖区内桥面突发情况处置效率三年有显著提升。“桥上路况瞬息万变,多较真一点,司乘就多一分安全!”这份“较真”,早已刻进彭龙宇的工作习惯里。

彭龙宇清理雨水排水沟。浙江交通集团高速公路台州管理中心 供图
“不过是多走几步、多查几处,不算累!”谈及六年的巡查日常,彭龙宇语气平淡。他口中的“不算累”,实则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乐清湾大桥年均120多天遭遇台风或强降雨,桥面风力时常突破8级;盛夏正午桥面温度超50℃,脚下的鞋底仿佛要被烤化;寒冬凌晨,海风裹着水汽往衣领里钻,手握着冰冷的巡查工具,不一会儿就冻得发麻。而他负责的38公里路段,每轮至少往返3次,六年下来,他巡查里程能绕地球一圈。
梅雨与台风是年度“大考”。每逢此时,彭龙宇总是主动请战,踩泥泞、查边坡、通管道,风雨无阻。“台风天大家都往家里躲,我们得往桥上冲。”他总说,只要大桥平安畅通,一切辛苦都值了。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六年如一日的坚持。在乐清湾大桥川流不息的车流背后,正是无数个像彭龙宇这样的“守桥人”,以青春与汗水,铸就着大桥安全运行的“脊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