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8月22日电(周健 温公用)小水滴蕴含大民生。日前,在浙江温州,温州市公用集团与其所属温州市水务集团正式形成“双AAA”信用保障体系,两者未来可强化资本赋能,为打造现代化公用管理体系引入金融活水。
作为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温州正全力冲刺“万亿GDP、千万人口”的“双万”城市,而与之俱进的,是不断增大的用水需求。
“双AAA”信用保障体系是温州多措并举以信用优势赋能公用事业的一步。近年来,温州市公用集团持续深化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水务板块聚焦“一城一网一主体”总体布局和“原水-制水-输水-用水”核心脉络,扎实推进“好水到家”改革。该市供水能力跃居全国第12位。
守护源头好水 把好安全“第一关”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确保“源头好水”,是民众“有水喝”“喝好水”的基础。
位于飞云江干流中游河段的珊溪水库是浙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保障一泓清水,温州市公用集团一方面通过科学放养鲢、鳙等滤食性鱼种,削减水体富营养化风险;另一方面依托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时效与精准度,从而构建起“保水渔业+智能监测”的立体化水质保障体系。
珊溪水库是温州市公用集团守护水源地的缩影。目前该集团拥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3座,总库容20.3亿方,约占温州全市中型以上水库总库容的83.2%。眼下,依托构建水源保障机制、研究优水优用对策,一幅幅碧波荡漾的美丽画卷在各个水源地徐徐展开。
譬如,瓯江引水工程建成后,通过输水管网将珊溪水库、泽雅水库与瓯江水源互联,形成多水源互补体系;平阳水务国安引水工程水源地翻板闸工程数月前通过竣工验收并通水,在科学规划下,该工程减少了水资源浪费,为区域供水安全提供长效保障……
与此同时,温州市公用集团加快推进永嘉小子溪、泰顺筱村等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提升原水应急保障能力。研究拟定水务板块原水应急调度、突发污染处置等预案,并完成预案审核备案,开展相关应急预案演练工作。
提升制水能力 用心创造“优质水”
无论酷暑还是寒冬,农饮水单村运维人员每天都在翻山越岭,取水化验、巡查维修,还要将上百斤的制水药剂肩扛手提,一步一脚印背上供水站。“这些药剂是供水站日常必需的材料,主要用途是检查、清洗净水设备。”运维人员说。
温州市公用集团水务板块共统管运营单村水站1362座,服务人口58.9万,用心呵护农饮“优质水”。为完善农饮水站管理机制,《温州市公用集团“好水到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以技术创新破解农饮水运维“地形之困”“人力之限”,计划对725座单村水站进行全面升级改造,现已完成699座。
从“翻山越岭”到“科技护航”,温州多维度发力筑牢“优质水”防线,各区域不断促进制水能力提质增效——乐清水务启动实验室CMA资质扩项,将新增106项检测参数,提升水质异常应急处置能力;瑞安水务实现无人机巡检系统山区70个供水站三维建模与智能巡航,同步建立“空中+地面”立体巡查模式,突破山区地形与极端天气对运维的限制……

水厂内部设施。 温州市公用集团 供图
改革不止于“换设备”,更在于“建机制”。温州市公用集团所属水务集团将“小水滴”串成“大网络”,联动各县(市)水务企业开展供水水质及安全专项检查,采用“四不两直”及异地交叉检查形式,以网格化、地毯式排查各县(市)自来水厂、农饮水站、水质检测中心等关键场所,确保从水源到水龙头的每一环节都纳入监管视野,全方位检验水务企业的真实运行状况,“零容忍”态度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生命线。
温州市公用集团副总经理兼水务集团董事长韩包强表示,供水安全是民生保障的头等大事,此次检查构建“水务本部带队抽查+企业覆盖自查+隐患闭环治理”的三级联动机制,是对各厂站的一次深度“体检”,旨在发现隐患、堵塞漏洞。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后续将常态化开展“回头看”行动,温州公用水务板块的每一步升级,都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动注脚。随着“好水到家”改革的深入推进,这张覆盖城乡的“优质水网”,正为共同富裕美好图景注入更温暖的底色。
升级供水系统 汩汩清水进万家
水利部2025年全国小型引调水工程建设名单日前公布,全国60个县域项目中,浙江省温州市的文成县西北部城乡供水一体化提升工程、龙港市珊溪引水工程双双入选,为这2座“山、海之城”破解区域用水难题注入新动能。
温州依山傍海,但在极端天气下,因地形复杂、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该市部分山区、海岛仍面临水源单一、调蓄能力不足的挑战,“找水”“调水”便成民生大事。为了解决这个短板,温州加速建设市域“多水厂联供、多通道联网”的供水大环线,上述两个入选工程就是关键枢纽。
其中,文成县西北部城乡供水一体化提升工程新建66.9公里输水“大动脉”,串联起高岭头水库与5个山区乡镇,建成后山区规模化供水覆盖率将跃升至70%,原水水质达标率同步提升至100%,不仅将彻底改变当地山区民众“看天等水”的历史,更为当地蓬勃发展的水经济产业如高山矿泉水、生态渔业和文旅产业注入稳定“水支撑”,助力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距文成80公里外的龙港市,同样因“成长的烦恼”面临“水之渴”——作为全国首个“镇改市”,撤镇设市五年来,龙港人口激增21%,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翻番,城市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无自有水源地的短板愈发凸显。“生活生产用水需求激增,让这座年轻城市骤然陷入缺水压力。”韩包强坦言。
破局之道已在脚下,总投资4.25亿元的引水管道正加紧建设穿过鳌江向城市延伸。龙港市珊溪引水工程通过16公里大口径管道,将“温州大水缸”珊溪水库的优质原水引入龙港。项目建成后,龙港将形成“3路水源、4条管道”的立体供水格局,日最大供水量将达45万吨,彻底破解“水困局”,为这座改革新城的产业升级、人口集聚注入强劲“水动力”。

苍南东部制水厂在建工程。 温州市公用集团 供图
除上述两个入选项目外,温州今年下半年还聚焦文成西北部供水一体化工程、龙港新城水厂一期工程、东部制水厂工程三大重点工程紧锣密鼓推进工期,总投资1.8亿元,覆盖文成、龙港、苍南等地,全面提升区域制水能力与供水质量。随着这些工程的陆续投用,温州将新增优质供水能力,惠及超百万居民,为乡村振兴、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水根基”。
目前,文成西北部供水一体化工程完成隧洞贯通,持续推进管道安装工作;龙港新城水厂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主体土建工作,设备陆续进场中;东部制水厂工程基本完成土建工程,设备安装完成75%,全市各项水务民生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中。从山区到海岛,从老城到新城,温州正以“水”为笔,书写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改善服务体验 百姓用水“乐开颜”
“公用姓党 公用为民”始终是温州公用的初心和落脚点。除了原水保障,供水服务又该如何提升民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对此,温州市公用集团对全市域水务企业299.5万余户表数据进行归类分析,突破技术难题,完成包括市区、文成、泰顺、平阳、永嘉、苍南在内的12个地区供水营销系统升级覆盖,打破区域间供水数据壁垒,实现老百姓业务跨区域办理。与之同频的是,优化便民服务大厅客户服务管理细则。

智慧水务一屏调度。 温州市公用集团 供图
针对非居民用户,集团则通过简化报装流程、免费更换计量器具、减免四零工程费用等途径,创造良好营商环境,为企业节约安装费用约213万元。针对偏远山区用户,则是从“水脉”到“心脉”的温暖延伸,试点推出车载移动便民服务厅服务山区用户3.5万户,覆盖35个村居,有效解决了城镇周边弱势群体、山区、半山区缴费不便的实际问题。
对温州社会散居孤儿、低保、低边及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执行水费优惠政策,累计惠及居民用户21689户,减免水量199283吨,共让利116.46万元。
2025年下半年,温州市公用集团还在全市域谋划开展“好水到家”十大系列活动,让清泉流淌进百姓心里,让活力涌动在经济脉络。譬如,通过精心组织“好水到家”10条精品路线,民众组队参观老旧水厂改造的“网红打卡点”以及在建的水务板块工程,亲眼见证水务基础设施的现代化跃升,真切感受水质提升、服务优化带来的生活品质改善……
“好水到家”的承诺正持续化作城乡间奔涌的清流、百姓脸上的幸福笑颜。未来的温州,必将在水润民生的画卷中,朝着“双万”城市创建奋勇前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