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七山二水”间的交通革命:浙江温州“三进阶”铺就发展路
2025-08-30 04:35:42   来源:中新网浙江

  中新网浙江新闻8月29日电(周健)百业兴盛,交通先行。地处东南沿海的浙江省温州市,地形复杂,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对其而言,交通的变革与发展,不仅是城市崛起的强劲引擎,更是连接内外、城乡融合的重要纽带。

  近年来,在温州市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州交发集团”)引领下,该市交通运输领域发生历史性变化——攻坚克难,交通基础设施连片成网;科技赋能,智慧绿色发展日新月异;惠民利民,百姓灿烂笑颜沿途可见……一条条活力四射的“动脉”,正为温州全力冲刺“万亿GDP、千万人口”的“双万”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攻坚克难 天埑变通途

  暑气未消,滚滚瓯江之上,一片繁忙施工景象。

  1998年,温州大桥建成通车,成为当时国内最长的公路大桥。时隔20多年,温州启动甬台温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新建温州大桥“姊妹桥”是其中关键控制性工程。

  “建成后,新老桥梁将共同构成瓯江之上‘双桥并立’景象,通行能力也将由原来的单向4车道提升至总体双向8车道。”温州交发集团交发大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新桥继承了原桥的设计风格,采用了双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桥结构,跨径与老桥完全一致,但施工起来,难度不小。

温州大桥“姊妹桥”施工现场。 温州交发集团 供图

  温州大桥“姊妹桥”施工现场。 温州交发集团 供图

  江底,地质条件极其复杂,表层53米是淤泥层,往下是数10米的卵石层,项目团队采用先进技术,破解复杂地层交替带来的施工瓶颈;江上,新老桥之间仅有5.75米的间距,面对近乎“贴脸”似的施工,项目团队引入防侵入预警系统,其采用毫米波雷达技术,在施工区域与老桥之间布设高精度电子围栏,实时监测施工是否接近设定的安全边界……

  更为艰难的是,由于长期受到风雨侵蚀和车辆荷载影响,老桥的部分斜拉索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与疲劳损伤,需要进行更换。上述负责人表示,这将是全国首例高速公路全桥斜拉索更换,没有现成经验可循,“我们会在确保结构安全及稳定性基础上,提前对老桥进行全面的数据采集及仿真模拟分析,科学制定安全高效的换索方案,并对换索过程进行全面监控”。

  交通建设困难重重,尤其在“山海之城”温州,攻坚克难更是常态。

  2025年上半年,温州交发集团完成高速公路投资55.6亿元,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温州目前最长跨海高速”甬莞高速洞头支线的土建工程施工全面铺开;苍泰高速攻克全线首座隧道贯通、首座空心薄壁墩封顶等重要节点;青文高速(文成段)首座隧道石柱坪隧道提前贯通……“天埑变通途”的场景,正加速涌现。

  科技赋能 道路焕“新颜”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血脉”;科技,是交通升级的“引擎”。在温州加速完善交通网络的征程中,科技创新正以全方位、深层次的方式融入每一个环节。

  浙南山区的苍泰高速工地上,一群“空中巡检员”正悄然改变着基建巡检的管理模式。依托无人机,苍泰项目构建起覆盖“监测-预警-处置-复盘”的全流程智能巡检体系,让千米高山、深谷隧道的施工安全与进度管理变得“看得见、管得着、控得住”。

无人机巡检。 温州交发集团 供图

  无人机巡检。 温州交发集团 供图

  “此前,我们就通过无人机发现临时排水渠积水超标,立即触发预警,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内涝。”项目负责人介绍,无人机不仅发现隐患推送提醒,还可通过钉钉多维表生成整改工单,关联责任人并设定整改时限。整改后,自动计算修复工程量,形成“发现-处置-验收”的闭环管理。

  据悉,以苍泰高速三标段为例,传统人工巡检每周需投入10人次、耗时20小时,现在无人机每日自动执行巡检,人力成本降低70%,问题发现速度提升5倍。在抗台应急中,无人机10分钟内即可飞抵最远施工点,实时回传人员撤离情况,比传统巡查车快20分钟以上。

  无人机巡检带来的变革远不止破解工程难题、提升建设效率。如今,技术人员还可以通过高速公路无人机巡查与预警系统,对道路进行实时监控,高效执行路线巡查、事故预警与处置、应急救援等多元任务,形成“无人机天上巡,数字系统手中看,养护人员路上查”的养护管理新格局。

  此外,温州交通运输事业还紧跟“AI赋能”的时代步伐。就在今年,该市正式启用浙江省交通监理行业首个“数智指挥舱”,只需一名操作员坐镇,就能实现交通工程项目的全天候无死角智能监理,标志温州交通监理行业加快步入“AI智监时代”。

  惠民利民 幸福通万家

  “发展为民”始终是交通事业的初心和落脚点。眼下,从公路运输到土地整治、周边设施,一项项惠民利民的举措,让民众在工作和生活中触摸到“实打实”的幸福感。

  走进全国5A级“司机之家”——陶山服务区,常常能见到党员志愿者为过往货车司机提供应急药品,为过往车辆进行免费且专业的“安全体检”。这样的贴心服务,是温州交发集团经营公司打造的陶山“瓯江红·畅美高速”党群服务中心的日常。

高速服务区志愿者为货车司机送温暖。 温州交发集团 供图

  高速服务区志愿者为货车司机送温暖。 温州交发集团 供图

  细微之处见真情。据统计,陶山服务区平均每天提供免费淋浴服务约200人次、免费洗衣机使用服务30次,累计提供应急药品服务915次、妇女儿童用品666次,做到“想司乘之所想,急司乘之所急”。此外,该服务区还推出大货车司机中餐厅优惠活动,每月惠及250余位司机;打造“普惠助农馆”,通过“助农馆+展销活动”模式,累计帮助销售农产品超8000斤。

  与此同时,温州交发集团积极落实通行费减免政策,2025年1月至7月以来共减免优惠车流量6000余万辆次。同时为降低物流成本,减免鲜活农产品运输、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通行费,助力城市经济发展。

  道路之外,暖心的为民“画卷”亦徐徐展开。

  近年来,温州交发集团下属公司积极探索土地整治多元化发展模式,累计实施综合土地治理规模超2.17万亩,完成耕地验收1.75万亩,既新增良田、提升耕地质量,又带动农民家门口增收,促进乡村振兴。同时,还将17万平方米桥下空间改造为公益性运动场所、儿童公园等场地,市民在此肆意挥洒汗水,感受生命律动。

  可见,如今的温州,山海之间不再是阻隔,城乡之间愈发紧密,“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理格局,正通过交通的变革焕发出新的生机。未来,随着更多交通项目的落地、智慧技术的深化、惠民举措的延伸,温州交通必将持续为“双万”城市建设注入澎湃力量。(完)

[编辑:孙妮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