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9月9日电(张煜欢)基层医院是守护百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基层医务人员也是百姓健康的“守门人”。近日,杭州市卫生健康委等单位推出“医心一意 健康有我——致敬杭州好医生”暖心医患故事征集活动,不少读者讲述了基层医务人员的暖心故事。

家庭医生开展上门服务。杭州市卫健委供图
91岁老人术后卧床无法翻身 家庭医生上门治疗
“要不是王兴辕医生,我都不知道自己会在床上躺多久。”陈大爷声音洪亮却又带着几分激动,言语间满是对王兴辕医生的感恩。
陈大爷家住杭州市临平街道梅堰社区,今年已91岁高龄。一天他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后,腰疼得厉害,翻个身都像是在受酷刑。
就在这时,临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王兴辕医生像一道光照进了他们的生活。王兴辕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健康侦探”,仔细询问陈大爷的病情,让陈大爷试着抬抬腿、翻翻身,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了康复目标。这个方案既有近期的,也有远期的,就像给陈大爷画了一张通往健康的地图,让他心里有了底。
王兴辕还了解到陈大爷老伴年纪大了,照顾他很吃力,如果再跑医院,肯定会让这个家更累。于是,他当机立断,给陈大爷建立了家庭病床。从那天起,陈大爷的“居家康复之旅”正式开启。
治疗过程中,王兴辕根据陈大爷的症状精准施策。药物治疗精准对症,有效缓解了陈大爷的疼痛;中医针灸、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为老人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全身肌力训练、运动疗法、低频脉冲电刺激、有氧训练等有序进行,逐步恢复陈大爷的身体机能。
“很多慢性病无法完全根治,患者会有情绪上的波动很正常,医生的理解和沟通很重要。”王兴辕说,医疗不仅疗身,也要疗心,患者心情好了,对于康复也是有益处的。经过半个多月的针对性治疗,陈大爷的疼痛评分从最初的6分大幅降至2分,运动功能更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最初无法翻身到如今能够独立行走。
一剂中药下去 困扰多日的鼻出血止住了
“王医师,你快帮我止住血吧!”半个月前,杭州的吴女士用纸巾紧紧捂着鼻子,被丈夫搀扶着来到杭州市临平区南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王静燕副主任中医师诊室。
王静燕左手稳稳按住吴女士鼻翼两侧,右手轻轻扶住她颤抖的肩膀:“别慌,头往前倾一点”。
吴女士紧张的情绪不自觉地放松了些,她问:“王医生,我这到底是怎么了?手术也做过了,药也吃了,怎么就好不了?”
“不要着急,咱们一步步来。”王静燕温柔地安慰吴女士,缓解她的焦虑不安,同时通过仔细询问,发现吴女士平时饮食偏爱辛辣和羊肉等肉食,并且伴有烦躁、失眠、口干、大便干等症状。通过经方辩证体系,认为吴女士三焦热盛,体质有实有虚,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
明确了体质,王静燕对症下药,当天傍晚吴女士按照医嘱煎服了中药。第二天她惊喜地发现,困扰多日的鼻出血竟然真的止住了,连夜里烦躁、盗汗的情况都减轻了不少。“真没想到中药这么管用!”复诊时,吴女士的气色好了许多,说话也有了底气。

陈丽娟医生在坐诊中。杭州市卫健委供图
精准凝练的小方子 为患者驱散病痛
第一次见到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陈丽娟医师时,文女士正被“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肠化”的诊断压得喘不过气来。
作为经方大家黄煌教授的亲传弟子,陈丽娟深得经方精髓,她常说:“方子是死的,人是活的,得先懂人才能用好方。”她不仅医术扎实,还自带幽默细胞,总能用生动的比喻拆解深奥医理。“中医讲究‘千人千方’,绝不能给不同的人开同一个方子。”她说道。
陈丽娟熟练地运用黄煌教授提出的“方人分类”理论,通过望闻问切将患者归为“柴胡人”、“黄芪人”、“桂枝人”。她的诊病方式格外细致,除了望舌切脉,腹诊是诊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陈丽娟告诉文女士,很多慢性病的根源都能在腹部找到线索,“经方不是死记硬背的方子,是跟着病人的身体反应‘走’的,腹诊就是帮我们找到这条路的指南针。”她边为文女士做腹诊边解释,指尖在腹部轻柔游走,精准定位症结所在。
结合腹诊调配的精简经方,文女士原本顽固的胃痞病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渐渐痊愈。正因为有陈丽娟这样怀揣赤诚、以热爱为灯的医者,用经年累月的温暖坚守焐热患者的心窝,才让更多百姓拥抱健康美好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