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在浙江桐乡,武术何以实现社会整合?
2025-09-10 19:27:45   来源:中新网浙江

  中新网浙江新闻9月10日电(林波 陈悦盈)武术是古代军事战争一种传承的技术。在浙江嘉兴桐乡,武术早已超越了运动的范畴。为深挖传统文化价值、探索教育创新路径并践行理想信念教育,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师生实践团队走进桐乡,以访谈与田野调查为手段展开专项调研。

近日,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师生实践团队调研现场。(主办方供图)

  近日,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师生实践团队调研现场。(主办方供图)

  在当地振西小学的训练场上,11岁的查佳艺已经在进行日常的武术训练。曾经因为身体弱而经常生病的小女孩,如今已能在省级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的成绩。

  “刚开始训练,特别是在压腿的时候疼得想放弃,但是因为看到师兄师姐耀眼的成绩我又坚持了下来。”她的经历在桐乡并不是个例。

  卢梓岳,一个曾将武术视为“课余放松方式”的女孩,在今年高考中以502分的成绩(武术单招全国前五十)和浙江省最高分的技术成绩考入杭州师范大学。

  差点被家长放弃的黄秉承(化名),通过武术特长考取二级运动员证书,如今也有了明确的升学目标。

  他的父母感慨:“现在孩子懂事多了,是武术给了他希望。”近三年来,桐乡有47名学生通过武术单招等渠道,考入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7人被输送到省体工队深造。

近日,桐乡学生练习武术现场。 (主办方供图)

  近日,桐乡学生练习武术现场。 (主办方供图)

  在政府、教育局、文旅体局、学校、高校的联动下,桐乡武术构建起“训练-升学-传承”的全链条支撑。

  训练层面,学校将武术融入日常教学。桐乡市高级中学附属实验中学(以下简称“桐高附中”)开设武术课程10余年,自编《七中少年》教材,融合南拳、长拳等;乌镇民合小学的《澜溪船拳》,让学生在学技艺的同时了解文化……

  升学上,特长生政策形成了闭环。小学、初中、高中均设武术特长生通道,桐高、凤高、茅高等校每年招收一定名额;高校“单招”为学生铺路,卢梓岳通过单招进入杭州师范大学,黄秉承有望通过二级运动员证书报考211院校。近三年,仅桐高附中就有500余人次在各级比赛中获奖,为升学积累优势。

  传承方面,非遗与竞技结合。考入高校的学生,也会在学习实践中寻找传统拳法融入现代竞技武术的可行之道,并在比赛与教学中取得一定成就。

  此外,武术特色展演活动成为当地文化展示的亮点项目,如桐乡市武术协会每年经常性组织太极公益月、嘉兴端午民俗活动等。

  桐乡武术在“体教融合”模式的推动下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着不可忽视的挑战。

  师资缺口是明显的问题。该实践团队在走访过程中得知,武术队会请高校老师来做赛事指导和技术训练,但这也直接反映出专职教练的匮乏。

  城乡资源的“马太效应”显著。桐高附中作为“浙江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能“单独组队参加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武术比赛”,而乡镇学校不仅“赛事参与机会少”,且训练经费、场地设备远逊于城区。

  桐乡武术对外传播中“未出圈”。尽管“全国武术之乡”的称号在业内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且“乌镇船拳”在本地的各类演出场合都有呈现,但是对外传播不足。

  武术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个体、家庭、社会编织成紧密相连的网络,在社会整合中写下温暖注脚。正如嘉兴市级非遗“乌镇船拳”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臻所说:“有灯就有人,传承就不会断。”当运河桨声与武术的呼号交相辉映,桐乡正以武术为媒介,探索着传统武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新路径。(完)

[编辑:孙妮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