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9月19日电(蓝伊旎 郭迎春)近年来,湖州师范学院与浙江三时纪新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深度校企合作,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垄断,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空二氧化硅微球制备技术。这一突破为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提供了新技术路径。
据悉,双方自2023年起开展“中空二氧化硅微球制备及半导体封装应用”联合攻关,构建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端的全链条协同创新模式。目前项目已申请发明专利2件,产品通过多家国际知名企业测试,年产100吨产线正在规划设计,预计可为企业新增产值超1亿元。
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中空二氧化硅微球因其独特的“三低”特性成为高端封装关键材料,但其制备工艺长期被国外垄断。校企科研团队创新开发三段式工艺,实现中空率精准调控,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创新推行“三导师”培养机制,通过校企双向派驻人员、共建实习基地等方式,形成设备共享、数据互通、成果共赢的协同生态。合作初期即签订三方协议,明确技术指标和成果归属,以里程碑式管理推进研发,有效降低了信任成本,加速了技术迭代进程。
湖州师范学院材料学科负责人表示,校企深度绑定的“命运共同体”模式成为破解行业难题的关键。浙江三时纪公司CTO认为,产学研深度融合不仅攻克了技术壁垒,更为企业带来人才与创新的双红利。
这一创新实践是浙江湖州南太湖新区深化产教融合、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的生动缩影。南太湖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南太湖新区将继续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内容展开积极探索,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升级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