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院士团助力浙江新质生产力发展 “嘉庚讲堂”走进杭州
2025-09-19 21:59:56   来源:中新网浙江

  中新网浙江新闻9月19日电(鲍梦妮 方佳佳)近日,“科学与中国”之“嘉庚讲堂”走进杭州,国内外多位院士齐聚杭城,围绕新能源、人工智能等话题展开一场场精彩分享,助力浙江新质生产力发展。与此同时,专家学者们走进浙江的科创高地和中小学校,感受该省科创脉动和科普热潮。

活动现场。 浙江省科协供图

  活动现场。 浙江省科协供图

  “嘉庚讲堂”是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发起的高端科普与学术交流平台,主要通过院士专家的科普报告、学术交流等,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推动科学知识传播与人才培养。

  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嘉庚讲堂——之江院士讲坛第36期暨杭州科学大讲堂第226讲“未来已来——氢能时代的科技挑战与对策”启幕。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功能材料学会理事长邹志刚与德国科学技术研究院院士、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亚洲与中东研究学院)教授Peter Sachsenmeier同台论道,围绕“氢能时代的科技挑战与对策”展开深度探讨,为浙江乃至全国的氢能产业发展提供前沿思考和创新思路。

  邹志刚作题为“未来已来——氢能时代的科技挑战与对策”的专题报告,从技术瓶颈、材料创新、系统集成等角度深入剖析了氢能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他指出:“氢能不是可选能源,而是必选能源。我们需要在制氢、储氢、用氢各个环节实现技术突破,特别是要解决成本、效率和安全性三大挑战。”

  Peter Sachsenmeier则从全球和历史发展视角出发,分享了“能源革命和AI革命改变人类社会的底层逻辑”。凭借在科技、文化、教育多方面的丰富经验,他从能源革命入手,分析AI以及人口加速减少的现状,预测能源、AI革命将给教育带来的新工具、新模式,展望教育革新。

  嘉庚讲堂——之江院士讲坛第37期在浙江省委党校开讲,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碳中和技术研究所所长成会明在《“双碳”挑战与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专题报告中,深入剖析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大意义,系统性阐述了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性与可能路径,新材料的地位、作用与新能源的发展等方面内容。他指出,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利用是“双碳”目标实现的根本路径,先进储能、氢能技术是新能源高效利用的关键,应重视新材料的关键与主导作用,提升新材料的创新能力,推动中国从材料制造大国向强国迈进,通向未来碳达峰、碳中和的创新之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研究员毛明赴杭州市茅以升实验学校,参与2025年全国科普月上城区系列活动暨校园科技文化月“科学与中国”之“嘉庚讲堂”。他为该校师生科普中外坦克的发展脉络、展望未来坦克的发展方向,还讲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科研心路,以“铸盾护国”理念鼓励孩子们树立“科学报国”理想。

  本次活动由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主办,浙江省科协、杭州市科协、杭州市院士专家中心、杭州市萧山区科协等单位承办。活动期间,院士们还赴白马湖实验室、中国视谷以及杭州多家科技企业,在实地考察中为浙江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及推动前沿科技知识传播注入新动能。(完)

[编辑:孙妮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