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10月6日电(奚金燕 郑佳珍 毛佳莹)中秋月圆,国庆同至。当多数人沉浸在阖家团圆的喜悦中时,浙江交通集团杭甬复线宁波三期项目的建设者依然奋战在施工一线,用汗水诠释责任,以实干致敬佳节。
行走的安全防线
甬江之滨,秋风送爽。甬江特大桥的建设现场依然繁忙。一群网格员选择坚守岗位,用脚步丈量责任,以行动守护安全。
清晨,班前会准时开始。安全网格员刘鹏站在工友面前,清晰有力地强调当天安全要点。“每天多提醒一句,可能就避免一个隐患。”他深知,这短短几分钟是筑牢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班前会结束,安全网格员李年鑫深入施工现场。安全帽、反光背心、检查记录本是他的标准装备。在190米高的主塔上,他仔细检查每个环节。
白天,安全网格员张首波穿梭在钢筋水泥间,时而抬头检查高处作业,时而蹲下查看临时用电。“要在问题发生前就发现它、解决它。”安全帽下,是他被汗水浸湿却始终专注的脸庞。夜晚,安全网格员王骏的手电光束扫过每个作业面。“越是节假日,越不能放松。”他的巡检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写满注意事项,无声诉说着严谨与担当。
“大家都平平安安来,平平安安走是我最大的心愿。”安全网格员陈智朴实的话语,道出所有坚守者的心声。在这个双节假期,正是这些平凡岗位上的坚守,推动着大桥稳步生长,书写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
模板上的匠心
10月6日,在项目模板安装区,木工师傅全神贯注地进行测量、切割、雕刻、拼装、固定,为最后混凝土浇筑施工做准备。即使在初秋的天气,师傅们额头上仍布上了密密的汗珠。
“一定要确保平面位置和水平位置的角度,这才是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关键,一点都马虎不得。”正在校对尺寸的木工冯育宝说道。
这个“双节”假期,他们正在攻坚最具挑战的部分在于模板的改装:“我们需要根据外塔的轮廓尺寸进行调整。骨架片间的距离会随着塔身形状逐渐变化,每一节都需要重新裁剪,一直持续到顶部。”冯育宝抹了把汗,继续投入工作。正是这节日里的每一次精益求精,为大桥注入了坚实的力量,也浇筑起了一份别样的团圆。
钢骨间的坚守
施工现场,露天钢筋棚内依然焊花四射、机器轰鸣。钢筋工胡玉成和工友们俯身于密布的钢筋网格中,精准地进行着绑扎与固定。
支撑着甬江特大桥主塔的是由无数钢筋编织成的骨架。“钢筋就像手的骨骼一样,它有固定的尺寸,也承载着巨大的力量。”胡玉成说话时,手中的扳手稳稳扣紧接头。八年来,他从家乡的小桥建到跨海大桥,这个国庆中秋,他依然选择坚守。
“看着大桥一天天‘长成’,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弧光映照着他淳朴的笑脸,也照亮了这座正在生长的钢铁骨架。正是这些节日里的默默坚守,让冰冷的钢筋被赋予了温度,让天堑变通途的梦想,变得触手可及。
高空作业的“眼睛”
在甬江特大桥P58主塔施工现场,特种地面指挥赵青勇的身影格外醒目。他手持对讲机,目光紧锁高空塔吊钩头,“好,慢一点,上升”——清晰的指令通过对讲机传向高空,专业手势配合默契,在他的精准指挥下,材料与工具平稳移动、准确就位。

坚守项目一线的赵青勇。浙交建设 供图
“塔吊司机在上面视野有限,我就是他们的眼睛。”说话时,赵青勇的视线始终没有离开空中的吊物,“每一个指令都关系到工区安全,半点马虎不得”。
除了吊装指挥,从清晨的材料转运到午后的场地清理,赵青勇的脚步踏遍了工地的每个角落。凭借高度责任心与专业技能,赵青勇在平凡岗位上守护着工地安全运转,以坚守为这个“双节”画下了别样圆满的注脚。
他们是父亲、丈夫、儿子,她们是母亲、妻子、女儿,更是这座城市的建造者。每一个名字背后,是成千上万建设者的共同坚守。在这个别样的“双节”里,他们用辛勤劳作书写着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成为节日里最动人的风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