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10月17日电(蓝伊旎 贵博维 李航瑶)近日,浙江甬金改扩建金华段项目岩坑尖1号隧道左洞顺利贯通,成为全线首条实现贯通的隧道。该隧道的贯通标志着项目在复杂隧道群建设中取得关键突破,为后续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面对总计新建5140米,共4.5座山岭隧道的艰巨任务,浙江交通集团甬金改扩建金华段项目坚持以“机群协同、智能管控”为核心理念,全面推进隧道施工的机械化与智能化。
其中,白峰岭隧道与岩坑尖隧道作为全线关键控制性工程,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白峰岭隧道采用单侧新建单洞四车道方案,主洞净空断面净宽达18.25米,是浙江省高速公路现有隧道中最宽最长的超大断面单洞四车道,也是浙江省第二批山岭隧道全工序机械化施工试点项目之一;岩坑尖隧道则两侧新建单洞三车道隧道,结合既有隧道形成双向十车道通行体系。
“18.25米的单洞宽度十分罕见,施工安全风险高,难度不小。”浙江交通集团甬金改扩建金华段指挥部副指挥陈魁表示:“好在两座隧道围岩以凝灰岩为主,地质条件稳定,为机械化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而超大断面恰好成了大型设备施展拳脚的‘舞台’。”
据悉,项目部署了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智能混凝土湿喷台车与多功能拱架台车等成套智能设备,构建起覆盖钻孔、爆破、支护、衬砌等全流程的机械化施工体系。在18.25米宽的开挖面上,三臂凿岩台车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实现多臂同步作业,精准覆盖全断面;智能湿喷台车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动态调整喷射路径与混凝土输出量,确保初支层在超大弧面上厚度均匀、密实达标;多功能拱架台车则依托液压调平系统,在宽达18米的作业范围内为人员提供稳定支撑,显著提升高空安装作业的安全性。
“以往一个爆破钻孔循环需要十几人洞内作业,风险高、效率低。”岩坑尖隧道班组长李胜表示,“如今全电脑凿岩台车仅需4人操作,单循环节约2小时,精度和安全性大幅提升。”现场工人感慨,这些智能设备如同“钢铁战友”,既可靠又高效。
据统计,智能装备的协同应用使项目施工人员减少60%,月进度提升约20%。此外,项目依托钻爆法隧道智能建造平台,实现了从地质识别、精准爆破到安全管控、效能评估的全流程数字化闭环管理。任何异常情况系统实时报警,管理人员可第一时间介入处置,为隧道施工装上“智慧大脑”。

俯瞰金改扩建金华段项目。浙高建公司 供图
作为浙江省“千项万亿”工程2025年重大建设项目之一,甬金改扩建金华段项目路线全长约69.74公里,批复概算159.05亿元,是串联宁波舟山港与义乌国际陆港的黄金通道。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区域路网通行能力,推动长三角物流降本增效,为浙江建设“世界级港口集群”提供坚实支撑。
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1.66亿元,总体形象进度达22.3%。随着岩坑尖1号隧道左洞的顺利贯通,项目正以岩坑尖、白峰岭隧道为主战场,持续推进大机施工技术与智能管控体系的深度融合。这一隧道智能建造的“甬金实践”,正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的机械化、智能化升级,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