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10月17日电(童静宜 蓝伊旎)“创新创业要敢为人先,不能看见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看见。”回望过去的征途,浙江省政协委员、致公党浙江省委会常委、火石创造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火石创造”)创始人兼董事长金霞这样总结她的信念。
从放弃高薪坦途,到拓荒产业数据智能“无人区”,再到推动数据成为科技金融“硬通货”,金霞一次次选择了走“难而正确”的道路。如今,她正持续推动数据与产业、金融深度融合,为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数智动能。

火石创造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金霞。 受访者 供图
弃“坦途”踏“荆棘” 锚定未被看见的价值
金霞的职业生涯,似乎始终与“挑战”二字为伴。
2000年初,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她考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继续深造。彼时金融行业正值黄金发展时期,投行、保险机构纷纷抛来橄榄枝,身边人都以为她会顺着这条高薪坦途走下去。
站在人生的第一个岔路口,金霞却犯了“轴劲”,“逆着人流”转身,一头扎进了国产通信设备创业。当时行业尚处起步阶段,且以男性从业者为主,对她而言,这条道路无疑充满挑战,但她攻坚克难,在该领域深耕了十多年,直至公司上市。
在事业看似步入正轨时,金霞又一次做出令人意外的抉择。
2015年,“大数据”一词已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热起来,但在产业端,数据要素价值还像蒙尘的璞玉,尚未被真正发掘。
“中国经济的未来在于产业升级,而产业升级必须依靠数据驱动来实现决策革命和效率革命。”基于这个判断,金霞离开通信行业,回到杭州创立火石创造,决心在生命健康产业数据这片“荒原”上开辟新赛道。
她坦言,这背后还有一份牵挂——她曾目睹太多患者因缺乏治疗方案、无药可用陷入困境,而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效率、协同能力,正受限于分散、碎片化的数据。
“生物医药是国家战略优先级高、研发创新密度高、数据依赖程度高的‘三高’领域,一旦建成数据体系,其价值与壁垒将无可替代。”怀着这样的信念,金霞开启了新征程。
从“服务商”到“赋能者” 构建产业数据智能基座
“数据怎么驱动发展?”“数据到底能带来什么价值?”……金霞回忆,火石创造创立初期,她和团队每天都在数据“看不见”和市场“不相信”的双重困境里挣扎。
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生物医药产业数据源分散、各成体系且难以获取,要将这些碎片化信息汇聚、“清洗”、加工,构建知识图谱并训练算法模型,难度极大;另一方面,数据驱动产业发展的闭环周期长,对于企业来说,数据服务的价值难以量化、验证。
如何打破愿景宏大、落地不足的发展困局?
金霞认为,关键在于实现从“顶天”到“立地”的价值回归:“企业最终要靠产品解决具体问题、实现商业落地。”这一认知推动她带领团队“沉下去”,将AI与产业数据服务结合,深入具体业务场景。
营销智能体让客户经理一键生成原本两周才能完成的企业尽调报告,用风控前置模型精准获客;招商智能体帮助招商人员分析需求,实现更精准高效的资源匹配……秉持着“共建共创,价值先行”的理念,火石创造重新定义产业大脑,用智能数据服务赋能百行百业,用成果撕开了市场认知的口子。
2020年初,火石创造承接北京市十大高精尖产业数据平台建设,成为其从生物医药拓展至战略新兴产业的关键转折。“当产业的每一个单元都被点亮,数据的价值才能真正涌现。”金霞说。
与此同时,面对AI技术新浪潮,她还把刀刃向内,推动公司业务转型,要求每个员工掌握至少三个AI智能体。这场自我革命带来了质的飞跃:例如,借助AI,程序员从至多日写600行代码跃升至月产180万行高质量代码,效率大幅提升。
“积极拥抱新兴技术、不设边界,这是新浙商的生存法则。”她说。
如今,公司已建成覆盖41个工业门类的产业数据中心,服务全国28个省份、300多个产业园区,并凭借“星联”数智底座和“元擎”产业大模型平台构建起“横向平台赋能,纵向深度解耦”模式,从生物医药领域的“服务商”成长为了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更多产业的“赋能者”。

火石创造产业大脑。 受访者 供图
以数据“破壁” 为创新“筑基”
“在浙江这片创业热土上,我们不断学习、持续成长,以实践反哺认知,以认知引领突破。”近年来,金霞还带领火石创造在科技金融领域走出了一条创新路径,助力数据成为科技领域的“硬通货”。
通过调研,她发现科技型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问题:“全国超过60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中,获得股权融资的比例不足3%,债权融资覆盖率仅15%。这些企业拥有专利、人才、研发能力,却因‘轻资产’特征被传统金融体系拒之门外。”
她认为,在此背景下,数据平台的核心价值在于从产业链、创新链视角整合政务数据、产业链网络数据,精准评价科技企业的价值与风险传导机制,“让银行‘看得懂’,才敢投敢贷。”
于是,火石创造以数据智能重构科技金融的底层逻辑,与40余家金融机构合作,探索出了“产业链动态信用评估体系”和“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模式。
在湖北,公司承建了科创企业“智慧大脑”平台,围绕企业的人才、研发、知识产权等7大指标生成知识价值评价模型,帮助企业凭借“创新家底”获得信用贷款。据悉,这一模式自今年上线以来已促成23家银行向9000多家企业发放信用贷款500多亿元。
“未来,‘湖北模式’还将在全国各大创新中心和十三个科技金融试点城市推广,建设创新积分制数智底座。”金霞透露,未来平台还将引入担保公司、保险公司、投资机构,推动金融机构间信息共享与风险共担,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生态。
回顾十年笃行,金霞对浙商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要传承老一代吃苦耐劳、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但更需要实现从‘胆商’到‘智商’的跃升,从勇气到视野的升级。”
在她看来,新生代浙商要同时具备三种核心能力:数字跃迁能力,即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洞察力;全球配置能力,即要立足历史长度与全球广度看趋势、整合资源;生态共建能力,则是要摒弃单打独斗,以开放、利他的思维与合作伙伴共赢。
面对数据要素市场化的新机遇,她计划继续推动“数据资产入表”实践、完善产业数据生态,让数据在更多领域释放价值。
“产业数据智能的浪潮才刚刚起势,我们跑的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我们做的不仅仅是一门生意,更是在参与构建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数智底座。”金霞说,“这个过程比想象中更艰难,但也更有价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