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10月24日电(林波)近日,以“数智赋能跨学科融合创新实践”为主题的“2025之江好课堂”浙江省级展演活动在杭州举办。来自浙江全省的15支教师战队呈现了45堂融合AI、信创、智能终端等前沿技术的优质课例,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等多学科,吸引千余名教育工作者现场观摩。

近日,授课现场一景。 (主办方提供)
本次活动设立“大屏应用”“平台应用”“学生智能终端应用”“信创机房应用”四大技术赛道,配套“循证研说”环节,并从技术融合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学习评价与教师素养四个维度进行评审,全面保障课例质量。
活动现场,展演课例突破“为技术而技术”的表层应用,实现从工具使用到教学模式重构的跨越,推动课堂由知识传递向素养培育转型。
譬如,在“大屏应用”赛道,来自舟山的教师王燕琳以动态演示解析《鸡兔同笼》数学问题;在“平台应用”赛道,来自杭州的教师萧恩颖利用智能画布将文字转为思维导图。
与此同时,浙江省15支参赛战队充分结合地域文化与学科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
杭州市作为东道主派出3支队伍,覆盖全部赛道;宁波战队深度融合港口文化,推出《港通天下集装世界》等跨学科课例;温州战队聚焦数理与信创教学,展现扎实的技术融合功底。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等地战队亦表现亮眼,为传统课题注入新活力。

近日,授课现场一景。 (主办方供图)
浙江省教育厅基教处副处长鲍铁虎在杭州市钱塘外语学校举行的闭幕式上表示,课堂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阵地”,浙江基础教育正经历从“单一教学方法创新”到“系统性重塑”的关键转型。他强调,需通过强化标准引领、推动课堂范式转型、开展教师分层培训等方式,将展演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效益。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党总支委员、副主任胡小杰表示,教育技术正从“辅助手段”逐步走向“内生动力”。未来师生协同将升级为“学生—教师—人工智能”三方协作模式,教师应转型为“情境创设者”“学习引导者”和“潜力激发者”。他鼓励教师在深度融合、适切应用与交流互鉴中持续成长。
据悉,杭州市(杭州一队)、绍兴市(“数智立人”队)、衢州市(“南孔”队)分别获得团队奖前三名。
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龙文珺、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金毅、杭州濮家小学教育集团萧恩颖等12名教师,获得展演一等奖;宁波市镇海区崇正书院王欣卓、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第一小学王燕琳、杭州市钱塘外语学校陈曼等21名教师,获得展演二等奖;台州市天台县始丰小学曹一可、龙湾区海滨第二小学张施佳、宁波市泰河学校徐淼鑫等12名教师,获得展演三等奖。
本次活动,由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主办,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承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