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10月24日电 (刘子琳 余继洪 陈梦琦)近日,“法护侨益·有商有量”宁波市北仑区涉侨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交流活动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举行。活动现场,北仑区侨联与当地公安分局、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司法局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正式建立宁波市首个“公检法司侨”五方联动护侨机制,并同步发布《工业社区“有商有量”侨企管家工作法(试行)》。

近日,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北仑是浙东知名侨乡和区域产业经济核心平台,仅大碶街道就有侨眷1000余户、涉侨人员超8000人,辖内三大工业社区集聚侨企百余家。近年来,当地坚持以侨为桥、以法为盾,推动侨务工作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2024年,该街道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612.9亿元,侨胞侨企已成为助力北仑“双一流双示范”建设的重要力量。
随着侨企规模扩大、涉侨事务增多,涉侨维权需求不断提升。针对“诉求反映难、政策对接散、纠纷化解慢”等实际问题,北仑区创新探索建立“公检法司侨”五方联动机制,推动涉侨纠纷化解从“部门分办”向“系统联动”转变,形成依法护侨的整体合力。
据悉,此次签署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侨益司法保护的五方合作备忘录》,以中国侨联与最高法、最高检联合文件为依据,在宁波市级协同平台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创新,标志着北仑涉侨纠纷化解工作迈入“五方协同、联动发力”的新阶段。
目前,北仑已依托该机制,建立起常态化联络、协同法律服务、法治宣讲三大工作体系,聚焦侨胞侨企在生产经营、出入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核心需求,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侨益司法保护体系,切实维护侨胞合法权益。
作为机制落地的基层载体,《工业社区“有商有量”侨企管家工作法(试行)》同步推出,构建企业、社区、专业服务、司法联动四级调解体系,明确“企业内部自主调、侨企管家介入调、部门协同联动调、司法程序兜底调”的工作流程,推动纠纷按“易到难、内到外”逐级化解,实现“小事不出企、大事不出社区”,让侨企诉求实现“有需求找管家、服务送上门”。
活动现场,当地横河、大港、金创三大工业社区侨企管家工作站同步授牌,标志着北仑涉侨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实现从“点上试行”向“面上推广”的跨越。
横河工业社区作为首批试点,2024年起加入大碶街道“青心守护”涉侨解纷联盟,依托“有商有量”工作室,探索形成“开源节流、运行管理、分级调解”三项机制。截至目前,已成功化解涉侨工伤、租赁、用工等纠纷数十起,惠及1300余家中小企业、4万余名职工。
活动还设置了“护侨小课堂”,邀请北仑区公安分局出入境大队、北仑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围绕侨企普遍关注的出入境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主题进行专题授课,以案例解析、互动问答等形式,为侨企提供“听得懂、用得上”的法治指导,进一步增强侨胞法治意识和维权能力。
北仑区侨联主席汪涛说,侨联是侨胞的“娘家人”,依法护侨是侨联工作的应有之义。下一步,北仑区将充分发挥开发区体制、自贸试验区政策、高端制造基础、临港区位等“四重优势”,持续扩大侨企管家工作站覆盖范围,深化“公检法司侨”五方联动机制,努力让侨胞侨企在北仑既能感受到法治保障的“硬支撑”,也能体会到家一般的温暖。(完)